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下图是一个来自北极地区的出土物——驯鹿角箭头 , 规格为131×12毫米 , 其为因纽特人的遗物 , 已经在北极的永久冻土中保存了好几个世纪 , 但保存状况还是非常好 , 几乎没有任何风化和损毁 , 只有时光赋予了它的漂亮铜绿色 。
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Eskimo) , 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 , 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 , 历史上他们主要靠在海上捕鱼、捕捉海兽和在雪地里打猎为生 。 而在因纽特人的传统文化模式上 , 他们完全适应了极其寒冷的冰雪覆盖环境 。
因纽特人所处的环境 , 植物性食品很少(仅夏季有少部分浆果和枝丫嫩叶可食用) , 树木也很少 , 其食物来源一般为驯鹿、海豹、海象、鲸等动物 , 以及北极地区的各种鱼类 。
这种箭头便是因纽特人的传统狩猎工具和武器 , 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 在因纽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箭头的材质为驯鹿角 , 由因纽特猎手仔细打磨而成 , 整体锐利 , 箭头上还设计有倒刺 。
驯鹿角拥有很高的硬度 , 由其制作的箭头 , 几乎能够射穿生活在北极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毛皮 , 北极熊也不例外 。
这种箭头一般会安置在箭杆或是鱼枪上 , 然后因纽特人会用这种武器对付三文鱼等体型较大的鱼类 , 以及海豹等海洋哺乳类动物 , 甚至是北极熊 , 一般因纽特人用来射击小型猎物的箭杆上会绑有细绳 , 能够在射出后 , 将箭矢 , 连同箭矢射中的猎物拽回 , 而箭头上的倒刺便能保证箭头牢牢卡在猎物体内 。
因纽特人还会制作一种能够在射中或叉中猎物后 , 箭头受力自动与箭杆分离的武器 , 其箭头上也会绑有细绳 , 然后插入箭杆内不做牢牢固定 , 这样因纽特人一旦用其射中了猎物 , 箭头就会受力和箭杆脱离 , 避免猎物在挣扎过程中 , 将箭杆拽断或是卡断 , 也防止猎物脱身 。
另外拥有倒刺的箭头在射中海豹等动物后 , 即使箭矢没有射中其致命位置 , 也没有第一时间杀死猎物 , 其上面的倒刺也能保证猎物无法将箭矢挣脱 , 并且还能不断的给猎物放血 , 使其最终死于失血过多 , 这是因纽特人千百年来得出的经验 , 是他们能够在北极地区活下来的关键所在 。
在夏季狩猎时 , 因纽特人会划着北极特色的皮划艇(一般由多张海豹皮制成)来到海上 , 带上包括弓箭、鱼叉、猎叉在内的工具 , 到海豹经常出没的海面游荡 , 以寻找猎物 。 由于从小训练 , 因纽特猎人大都拥有一副好眼力 , 能看见很远地方的猎物动向 。 而一旦因纽特人发现了猎物 , 他们就会进入静默狩猎状态 , 尽可能的放缓手中动作 , 轻轻的划船靠近 , 悄悄接近海豹 。
等到进入武器的攻击范围内时 , 因纽特猎手就会迅速射出箭矢 , 或是用力投出鱼叉、猎叉 。 这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和技艺的事 , 一个不注意 , 海豹就有可能潜入水中逃走 。 并且即使射中了海豹 , 那也不意味着万无一失 , 因为海豹在受伤之后很可能会尽力挣扎 , 在海中翻腾 , 严重的甚至会把船拖翻 , 或是挣断箭矢或鱼叉上的绳索 , 带着箭头沉入海中 。 因此因纽特人必须尽快让海豹精疲力尽 , 然后再靠近它 , 将它杀死 , 然后带回海边处理 。
【因纽特人的驯鹿角箭头,有特殊设计,用来射杀鱼类和海豹很有效】而在冬季狩猎时 , 由于寒冷 , 海面会被冰封住 , 因纽特人就会采用另一种方法来猎海豹 。
由于海豹是哺乳类动物 , 靠肺呼吸 , 不呼吸空气它们也会憋死 , 因此其必须经常浮出海面进行换气 , 或是到冰面上休息 。 为了保证呼吸 , 海豹会在冰面上寻找呼吸孔 , 或是制作呼吸孔 , 而这些呼吸孔就是因纽特人猎杀海豹的关键 。
小贴士:海豹每吸一次气 , 可在水下呆7~9分钟 , 最长可在水中呆20分钟左右 。因纽特人一旦在冰面上找到海豹的呼吸孔后 , 他们就会围着呼吸孔不动 , 手持武器 , 静悄悄的待在呼吸孔附近 , 尽可能的减缓动作 , 保持静默 , 避免惊吓到机敏的海豹 , 而他们一旦看到海豹在呼吸孔浮出 , 因纽特猎手们就会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 , 用箭矢或是鱼叉狠狠的叉向海豹 , 然后将其拖上冰面杀死 。
推荐阅读
- 自己咬自己?用毒毒毒蛇,毒蛇会不会被毒毒死?
- 新加坡研发快速检测仪,一滴血就能检测体内新冠病毒
- Cell重磅综述:治疗性抗体的设计
- 研究表明: 免疫缺陷儿童因Covid-19死亡的风险更高
- 激光助力带回太空垃圾
- 刺激!嫦娥七号要在月球上放飞“无人机”,还要带阿联酋一起玩,携带的两辆月球车里有一辆就是阿联酋的
- 达安科普:读懂什么是新冠核酸快速检测灵敏度、检出下限
- 外媒:研究认为,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
- 冰箱需要清理,新冠病毒可以在冷冻肉类上存活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