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价值250亿美元的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SLS , 已经是多少次推迟发射了?就连一向关心航天的小编都记不太清楚了 , 好在我们汉语有个词汇足以应对这种情况 , “又双叒叕” 。 反正从8月29日到现在 , 快一个月了 , SLS推迟发射的消息让人目不暇接 , 最新的情况是9月27日这个发射窗口也不保 , NASA正以“查看数据 , 评估天气和其他因素”为由 , 找好了继续“鸽”的借口 。
SLS又漏了 , 发射窗口再次推迟
实际上 , 就在9月21日 , NASA还是信心满满的 , 因为这一天 , 他们终于修复了氢泄漏点 , SLS登月火箭通过了关键的低温测试 , 当时不少媒体还兴高采烈地发布了这个消息 。 不料话音未落 , 又漏了 , 而且泄露位置和上次的一模一样 , 这到底是没修好呢 , 还是压根就没修呢?
这不是漏哈
不仅如此 , 在低温测试过程中 , NASA采取了比9月4日那次更“温和”的液氢加注方式 。 然而泄露后 , 局部氢浓度高达7% , 远超4%的安全阈值 , 真是随时要爆炸的状态 , 所幸NASA团队马上将负载压力值降低 , 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
可惜了
而对于氢泄露的原因 , NASA到现在都没搞清楚 , 有说法是液氢加注接口被外来物体砸坏 , 但工作人员围着发射台找了好几圈 , 也没找到所谓的“外来物体” , 所以又改口说这个外来物体可能是冰块 , 加注燃料的过程中由箭体上方的低温冻结而成 , 击中液氢加注接口之后 , 它就融化了 , 所以才完全不见踪迹 。
红圈内就是泄露点
SLS这次拉出来已经超过一个月了 , 天天风吹日晒雨淋的 , 每一次测试都出问题 , 仅维修燃料管线上的泄漏密封件就用了大半个月 , 好不容易完成 , 现在一测 , 好了 , 又漏了 , 等于大半个月白忙活了 。 更致命的是 , 火箭的飞行中止系统 , 也就是自毁系统的延期认证还未通过 , 别测着测着突然就炸了 。
延期好麻烦 , 火箭自毁系统也要再认证
如果9月27日的发射窗口不保 , 那么就要等最后的10月2日 , 到时候 , 到底是“赶鸭子上架”呢 , 还是灰溜溜将火箭拖回去呢?不知道 , 反正都是最后一次了 。 对于NASA来说 , 说不定一闭眼 , 一跺脚 , 就点火了 , 万一侥幸成功了呢?所以拭目以待吧 , 到时候无论怎样都有好戏看 。
SLS火箭不给力 , 美国重返月球另一大主力“星舰”又怎样了呢?9月20日 , “星舰”的一级 , 也就是“超重型”B7成功点燃了7台发动机 , 一切看起来都不错 。 然而在静态点火之后 , 现场有人拍到 , B7受了一点损伤 , 有两台“猛禽”2被卸下来了 , 火箭也会被拉回总装厂 , 做“可靠性升级” 。 仅从这一点来看 , “星舰”还是比SLS强不少 , 至少人家实事求是 , 不为了面子强撑 。
B7静态点火测试
发动机拆下来2台
另外 , 马斯克和SpaceX原先是准备让首发“星舰”做二代“星链”卫星的释放测试 , 所以在S24的侧面开了口 , 准备装上了被称为“PEZ糖分发器”的释放机构 。 然而在静态点火之后 , 这个开口竟然被封起来了 , 联系到之前S24静态点火 , 震落一堆隔热瓦 , 看来马斯克也不想搞那么多“弯弯绕绕”的 , 只要确保首发成功 , 什么回收复用、发射卫星统统先不考虑了 , 一切以入轨为最优先级选项 。
遮住侧面的切口
PEZ糖分发器的工作方式
看来 , 就算是向来乐观的马斯克 , 也没以前那么乐观了 , 而他所说的“可靠性升级” , 其实就是给发动机加装“RUD隔离” , 也就是所谓的“防爆盾” , 看来“星舰”的首飞的确有风险 , 马斯克的计划是尽量保住宝贵的发动机 , 即使爆炸了 , 也不让它们连爆 , 能救一个是一个 。
推荐阅读
- NASA公布惊人照片,韦伯望远镜拍到有史以来最清晰的海王星照片
- 美国又要抄作业了:月球着陆器山寨嫦娥三号,事关登月成败
- 苏联航天员科马洛夫,升空前已知晓自己回不来,遗骸只剩一根足骨
- 长15米重达一吨,曾为地球霸主,吉尼斯纪录中最大的蛇—泰坦蟒
- 我国火箭研发科学家都承认美国人登月了,至今还有喷子不承认人家的优秀
- 马斯克表示,SpaceX的首艘轨道级星际飞船“极有可能”在11月发射
- 任何人都可以在国际空间站上做实验,美国宇航局发布ISS研究公告
- 快搭乘数字火箭,跟随《和平精英》一起飞向宇宙!
- NASA局长称:美国与中国航天合作取决于中国,中方透明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