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祝融号在火星进入6个月冬眠期,为何NASA毅力号不用( 二 )


而且根据目前毅力号能源的损耗状况 , 大概还能至少运行14年所有才会出现能源枯竭的现象 。

很多人 , 看到祝融号以及毅力号完全不同的境遇后可能会怀疑 , 难道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真的不如美国吗?
为什么祝融号不愿意像毅力号一样安装核电池 , 非要如此依赖太阳光的能量 , 以至于把自己沦落到被迫休眠的地步?那么 , 事实真的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吗?

祝融号不用核电池的原因作为中国首部研发且已经成功登上火星的探测器 , 祝融号在设计初期的理想化工作寿命就只有90天左右 , 如今 , 祝融号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 并且已经在火星上待了300多天了 。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 , 科学家们为何不在研究之初 , 就把祝融号上防止核电池呢?

要知道太阳能发电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 首先就是无法获得充足的能源 , 一旦能量枯竭 , 就只能被迫进入休眠状态了 , 而且过低的热能也会对火星车本身造成伤害 。 那么中国不用核电池是因为技术不到位吗?
其实不然 , 早在2013年嫦娥三号研制并发射成功之时 , 中国就已经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核电池了 , 同时在之后的嫦娥四号发射的时候也用到了核动力装置 。

那么既然技术已经成熟 , 那么为什么不运用到祝融号上呢?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国产核动力电池技术不过关 。
之前嫦娥三号发射时由于距离不远 , 所以对核电池的要求并不高 , 而到了嫦娥四号的是时候国产核动力电池就已经无法支持正常运行了 , 只能与俄国联合共同制造出合适的核电池 。
所以为了降低风险 , 国家也在之后的制造生产中尽量避免使用核电池 , 转而采用太阳能充电的方式 。

结语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确实与那些航空大国存在一定的差距 , 不过我们相信 , 在不久的将来 , 我国一定能成功追赶并超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