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钱学榘早在1939年时收到国民党邀请 , 满怀热血回到了国内 , 希望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国家效力 , 赶跑日本侵略者 。
回国后 , 钱学榘获得了国民党授予的上校军衔 , 并来到贵州造飞机 。 他信心满满 , 怀揣着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梦想 , 投入到工作当中 , 但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刚出社会的钱学榘还是太天真 。
国民党内部腐朽不堪 , 尤其是那些军官们 , 都只顾着将钱往自己口袋里捞 , 于是经过他们的层层贪污 , 国民政府拨下来的项目经费到钱学榘手里越来越少 , 而这些项目又十分烧钱 , 没有经费该怎么研究呢?
钱学榘多次向国民党政府反映 , 却从未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 , 总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他 。
心灰意冷之下 , 钱学榘在1944年举家回到美国 , 从此以后再也没提过回国效力的话 。
后来钱学森选择回国 , 钱学榘则选择了留在美国 , 兄弟二人从此相隔万里 , 也很少再有交流了 。
钱学森在美国的威
逼利诱下始终坚持回国 , 为我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 , 直接将实力提升了一个大台阶 , 获得了“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两弹元勋”等等称号 。
【2008年,钱学森侄子获得诺贝尔奖,却当众说:我是美国的科学家】而钱学榘虽然不像钱学森一样名留青史 , 但在美国也成为了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 拥有不少的航空专利 。
钱学榘一共有三个孩子 , 大儿子钱永佑出生在他回国工作那一时期 , 后来成为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 , 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 , 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
二儿子钱永乐1950年出生在纽约 , 后来获得了计算机界著名的“图灵奖” 。
幼子钱永健1952年出生在纽约 , 后来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专心潜修学术 , 忠于科学研究
钱永健小时候身体很差 , 患有哮喘 , 当家里两个哥哥在外面与小伙伴一起奔跑打闹时 , 钱永健只能安静地待在室内 。
为了打发时间 , 他开始接触到化学 , 总是在地下室摆弄一些瓶瓶罐罐 , 以此来打发时间 。
钱永健曾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 , 也喜欢美丽的颜色 。 8岁那年 , 爸妈送给我一盒化学工具箱 , 我把不同的化学物质混合成漂亮的紫色 ,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实验 。
但后来他开始觉得这些试验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 十分乏味 , 对于做实验也兴致缺缺 。
直到他偶然间在一本书中见到了许多更加“有意思”的试验 , 立刻来了兴致 , 并且逐渐沉迷其中 。
钱学榘夫妇见儿子兴致勃勃 , 也十分支持他 , 对于儿子想要的化学仪器以及各种用品 , 总是尽可能地满足 。
有一次他与哥哥们一起用火药制造出一个手榴弹 , 但是在试爆时出了点意外 , 把桌子炸了个大洞 , 弄得满屋子都是烟 , 但好在人都没有受伤 。
钱学榘夫妇严厉地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安全教育 , 但却并没有因此就剥夺他做实验的乐趣 。
就这样 , 钱永健在家里小小的实验室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 , 通过亲自动手满足自己的好奇 。
1967年 , 钱永健参加了俄亥俄大学举办的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夏季研究计划” , 第一次真正的在正规实验室里做研究 。
这年冬天 , 钱永健开始着手准备参加明年的习武科学天才奖竞赛 。
这个奖项在美国十分出名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 参赛的选手大都是高中生 ,, 促进对这些天才青年的培养与教育 , 并激发美国青年对科学研究技能与知识的兴趣 。
在以往的冠军得主中 , 共有6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 , 因此也还有着“少年诺贝尔奖”之称 。
钱永健当时没能找到更加合适的课题 , 便将1967年暑假时做的研究 , 整理成报告交了上去 , 凭借“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的项目获得“西屋科学天才奖”第一名 。
总之 , 钱永健的天赋早已显露无疑 , 而最初都只源于他对色彩的着迷 。
同年 , 钱永健又获得了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 , 并进入哈佛就读 , 此时的他只有16岁 。
进入大学后 , 钱永健发现化学系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 于是他决定不学化学了 , 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所学课程 , 最终选择了神经生物学领域 , 此后的40年内 , 他一直在此领域内辛勤耕耘 。
1972年 , 钱永健从哈佛大学毕业 , 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马歇尔奖学金 , 他决定用这笔钱去剑桥大学读研 。
推荐阅读
- 延续6200万年,五个时期组成,第三纪的气候和地理为何复杂?
- “孤雌繁殖”是什么?人类可能拥有这种能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
- 为什么有人说世界是虚拟的?看完这些案例,不得不让人深思!
- 大自然母亲的错误照片让我们大开眼界
- 外表恐怖的锈链蝮链蛇
- 什么是基因,它们能改变后代的性状吗?
- 雄性猫咪为什么非要长倒刺,来刮伤雌性?人类和它们有什么区别?
-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
- 世界上第一个人从哪来的 猿猴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