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这座“好吃懒做”的江南老城,会玩会吃会生活,去一次就爱上( 三 )


此外 , 还有王献之、文同、苏东坡、米芾 , 湖笔几乎串联起中国半部书画史 。

除了笔 , 湖州还是我国丝绸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
1958年 , 考古人员在湖州城南出土了一批绸片、丝带 , 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 , 确定绢的年代为距今 4700 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 ,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丝绸织物成品 。

镇养丝 , 丝生钱 , 丝的名冠天下 , 让湖州的重要丝市南浔外商汇集、人口众多 , 彼时其繁华程度可比肩苏杭 。
这种富庶 , 使得南浔独领江南风骚 。 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 “象”指财产达1000万两白银以上;“牛”指500万两以上;“狗”指100万两白银以上500万两以下 。

湖州山水 , 不只熏陶了古时的文人墨客 , 带领湖州走上富丽之路 , 也感染了寻常百姓 。 湖州人将歌舞、曲艺、杂耍融为一体 , 称为“百花戏” , 也叫湖州小戏、湖州滩簧 , 1951年 , 更名为湖剧 。

铁佛寺
如果说民俗活动彰显了湖州生活化的一面 , 那么铁佛寺以及“湖州三绝”:塔中塔——飞英塔;庙里庙——府庙;桥里桥——潮音桥 , 则以建筑的语言 , 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的湖州 。

飞英塔
老话说 , 祖上没操心过饥饱的人 , 如今再怎样 , 脸上也不会有焦躁的贫气 。 这话用来形容湖州是合适的 。 过惯了安逸日子的湖州人 , 早已将慢悠悠的性格渗入日常 。

湖州人 , 生于山水 , 仰赖山水 , 忠于山水 , 也活在山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