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南大环线的旅游目的地上,酒店投资饱和了吗?( 二 )


而西藏地区在品牌酒店发展上仍具有巨大空间 , 西藏地区品牌酒店数量仅有55家 , 目前的住宿产品以本土化的民宿及小型度假产品为主 , 品牌化程度较低 , 其中超中端、高端及以上品牌酒店数量更是仅占西南地区同档次酒店数量的3.5% , 无法满足前往西藏的高消费客群需求 。

国内品牌酒店以压倒性优势引领西南地区酒店发展 , 国际品牌酒店在西南地区已初具规模 , 但仍有积极的发展空间;
国内品牌酒店在西南地区各区域中渗透率基本在70%-85%的范围区间 , 作为主要力量引导西南地区酒店的品牌化发展 , 其中西藏地区的酒店国内品牌化最高 。
西南各地区国际品牌渗透率表现较为平均 , 大都在20%-30%之间 , 由于川渝两地经济水平相对发达 , 因此四川与重庆地区的国际品牌渗透率最高;而西藏地区由于品牌住宿业发展起步较晚 , 西藏地区国际品牌酒店渗透率仅有15% , 国际品牌酒店在西藏欠发展 , 具有较大的发展动能 。

西南环线各区域住宿业发展状况
在了解了西南各地区住宿业发展概况后 , 我们将深入各知名环线所覆盖的区域进行环线上住宿业发展的探讨 。
四川旅游环线景区住宿业发展不均 , 西藏热门地区酒店品牌化发展较大
成都地区拉动四川整体区域的品牌酒店发展 , 但四川自驾旅游环线上住宿业缺乏均衡发展 , 品牌酒店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自驾环线集中的四川西南部 , 共计品牌酒店441家 , 其中84%均位于成都地区 , 环线上其他城市仅占16% , 其中具有多个热门景点的阿坝及甘孜地区品牌酒店仅占6% , 环线旅游缺乏优质产品;

●旅游环线上除开发时间较久、声名远扬的热门景点(如九寨沟、稻城亚丁)具有较为成熟的住宿业发展外 , 其余景区的住宿业均相对缺乏发展 , 以川西环线为例 , 环线上61%的品牌酒店与78%的中高端及其以上酒店均位于九寨沟与稻城亚丁景区 , 其余景区品牌酒店总共仅有11家 , 多个有名景点(毕棚沟、达古冰川、塔公草原等)周边甚至无品牌酒店 , 旅游环线上具有较大的品牌酒店发展空缺 。

西藏热门地区存在较大的品牌酒店发展机会 , 以及积极的高端及其以上档次酒店的品牌化发展前景;
●西藏地区的总共55家品牌酒店集中于拉萨市、林芝市、以及日喀则市 , 其余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有限 , 以本地经济型酒店为主 , 缺乏酒店品牌化发展;
●西藏热门城市品牌酒店发展有限 , 以林芝市为例 , 林芝市住宿业以本地民宿及小体量酒店为主 , 其数量在2021年共计1320家 , 其中品牌酒店仅有6家 , 占林芝市酒店总量的0.9% , 品牌酒店发展严重失衡;
●西藏地区高端及其以上住宿以高端民宿及“小而精”的本地度假酒店为主 , 高端以上品牌酒店占品牌酒店总量的15% , 高端以上酒店的品牌化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

贵州住宿业品牌化渐入佳境 , 云南省住宿业面临提质阶段
●贵州住宿业品牌化程度渐入佳境 , 酒店档次结构、规模不断升级 , 品牌多样化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 未来发展趋势向好;
●在贵州全环线上 , 共计品牌酒店237家 , 其中57%位于贵阳地区 , 环线上其他城市也均有品牌均匀分布 , 共计101家 , 贵州环线旅游上的品牌酒店依托多元的民族文化呈现多样、特色化发展;
●贵州环线上各地区均有品牌酒店分布 , 但其数量仍有待提升 , 例如拥有多个热门景点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仅有8家品牌酒店 , 本土精品酒店与民宿客栈产品则不断涌出 , 凭借民族文化特色吸引游客打卡;
●贵州旅游环线上本土住宿产品多样、创新化 , 酒店向品牌化、主题个性化方向逐步发展 , 凭借创新的旅游业态和独特的民族特色优势 , 贵州吸引诸多酒店品牌入驻 , 除知名国际联号品牌外 , 柏联、新世界、安纳塔拉等小众品牌也选择入局贵州酒店市场 。

云南作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 , 经过长时间发展 , 其住宿业态发展较为成熟 , 但酒店档次结构有待优化 , 酒店品牌化有待进一步提质;
●云南地区虽已有诸多高奢入局 , 但酒店档次结构仍有待优化 , 总体来看 , 云南省中高端以上品牌酒店数量仅占品牌酒店总量的35% , 而这一数据在四川及贵州省则都达到了45%以上 , 中高端以上的品牌酒店在云南省仍有较广的提升空间;
●云南省凭借特色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打造 , 拥有大量高端民宿及精品度假酒店 , 长期以来深受消费者追捧 , 但近年来随着疫情影响 , 非标住宿的供给已进行了数量及结构调整 , 目前全省品牌酒店数量为358家 , 存在巨大的品牌酒店发展机会 , 住宿业向品牌化发展势在必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