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都知道 , 宇宙实在太大了 , 大到我们甚至想象不出到底有多大 , 宇宙的大小对于我们来讲只是一个抽象概念 , 很难具体去理解 。
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也在4.3光年之外 , 比邻星 。 即便是只有4.3光年 , 人类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也无法看到比邻星的行星系统里面的行星 。 也就是说 , 再强大的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任何一颗太阳系之外的行星 , 只能看到闪闪发光的恒星 。
那么 , 科学家是如何了解如此遥远的天体的呢?如何得知遥远天体的结构特征呢?
人类拥有无穷的智慧 , 虽然天文学家们不能直接看到系外行星 , 但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发现系外行星 , 同时分析行星的结构特征 , 比如说质量 , 体积 , 大气组成 , 表面温度等参数 。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凌日效应” 。 何为凌日效应呢?
原理很简单 , 恒星发出的光很明亮 , 行星一直围绕恒星旋转 , 在旋转的过程中 , 肯定会挡住一部分恒星发出的光线 , 如此一来恒星的亮度就会稍微变暗 。
天文学家们根据恒星变暗的程度 , 周期等可以分析出行星的相关参数 。
但是这种方式有一定局限性 , 距离地球比较远的天体很难观测到凌日效应 ,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另外一种方法 。
我们都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严谨 , 准确地说应该是“地球和太阳围绕着共同的质心旋转” , 只不过由于太阳质量比地球质量大得太多 , 看起来太阳就好像没动一样 , 事实上太阳是在抖动 , 不是很明显罢了 。
【宇宙天体动辄上亿光年远,天文学家是如何分析天体的结构特征的?】而天文学家可以根据恒星抖动的程度 , 周期等参数 , 推算出行星的质量 , 大小 , 是否是岩石行星等情况 。
而对于太阳系外面的恒星 , 科学家还可以根据恒星发射出来的光谱分析恒星的种类 , 是属于黄矮星 , 红矮星还是蓝巨星 。 利用光谱分析仪分析恒星的内部结构 , 而光谱对于恒星来讲 , 就相当于人类的指纹 , 可以明确标识恒星的“身份证” , 分析出恒星的温度 , 成分 , 压力 , 密度 , 亮度等属性 。
宇宙之大 , 有太多让我们想不到的地方 , 但人类的智慧也是无穷的 , 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遥远的天体 , 但可以用各种间接的方式发现遥远天体的存在 , 同时分析出遥远的天体是否是宜居星球 , 尤其是像地球那样的岩石行星!
推荐阅读
- 龙虾可以被人工干预长成怪兽吗?不会衰老不断变大,但会自然死亡
- 宇宙奥秘:恒星死亡时会发生什么?
- 太阳热量直达地球,能将地球晒热,为何地日间的太空十分寒冷?
- 吞噬星空:同样是精神念师,罗峰何时能够超越伊斯特呢?
- 吞噬星空:姑妈即将献祭,李耀突破行星级别,暴露颜海的阴谋
- “全面消灭蚊子”的提议是否可行?以如今技术,能否将蚊子灭绝?
- 跨越129亿年时光,距离280亿光年,达到100倍太阳质量的最远恒星
- 时速2.25万公里,航天器成功撞击小行星,执行行星防御任务
- 宇宙中的“流浪天体”,没有白天只有夜晚,最终结局或是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