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需要有至善的理念,才能拯救被困的囚徒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需要有至善的理念,才能拯救被困的囚徒


文章图片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需要有至善的理念,才能拯救被困的囚徒】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需要有至善的理念,才能拯救被困的囚徒


文章图片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需要有至善的理念,才能拯救被困的囚徒


文章图片


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可知 , 可见世界中的具体事物 , 不过是对理念的模仿和分有 , 因此具体事物存在的等级低于理念 。
而在理念世界 , 众理念不过是具体事物的共相 , 全都因最高理念——善理念——而存在 。



与众理念不同 , 象征至善的“太阳”独立存在、自足完满 , 具有最高的力量 , 是世间万物得以存在的最终根据 。
“洞喻”中的解放者 , 一开始只能观看万物在水中的倒影 , 逐渐适应后才能观看具体事物 , 最后才能直接观看太阳 , 这也说明了洞外世界事物的存在由低到高 , 具有逐渐上升的等级性 。



产生万物的理念已经是某种最高的东西 , 即最具存在性的存在者 。 理念是最具存在性的存在者 , 因为它们形成了对存在之领会 , 通过它们 , 存在者首先才得以显现 。
但还有一个最高理念——至善 , 它超过一切理念而得以被看见 , 是一切众理念得以产生的原因和根据 。
对于“至善”的这种特点 , 海德格尔说:“很简单 , 最高理念最本源、最真实地支配着——这反正已经是理念的职责:让存在者之无蔽同时发源 , 并作为被看见的东西 , 形成对存在者之存在的领会 。 ”



显然 , 最高理念就是这种托付着的东西 , 为存在而托付 , 它形成这种托付本身 , 并由此首先形成无蔽之托付 。
“洞喻”把人的认知分为洞内与洞外两个世界 , 洞内象征现象世界 , 洞外则象征理念世界 。 两个世界中 , 洞内的阴影被看作木偶的影像 , 木偶则被视为影像的本原 , 即具体存在的事物 。



但较之洞外的理念世界 , 洞内被认为是真实的具体事物 , 不过又只是一些道具而已 , 不过是“有自己的影像的影像”罢了 , 只能等同于洞外世界水中的倒影 。
对于两个世界的等级性 , 柏拉图有着众多论述 , 其中“线喻”最具代表 。 “线喻”是说:一条线段被分成长短不均的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为可见世界 , 第二部分为可知世界 。



在两条被分割的线段中分别再进行一次切分 , 同样是一条长一条短 。 可见世界中的第一部分代表影像 , 如阴影以及在水里反射出来的影子 , 或其他类似的东西;
可见世界中的第二部分代表影像的本原 , 即经验世界的所有自然物和人造物 。



可知世界的第二部分是逻各斯本身 , 凭借辩证的力量而认识的那些万有的理念 , 这些理念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原理 , 如勇敢、正义、美等 , 这些理念全部源自最高理念即至善 。
囚徒的上升表明了必须从具体事物上升到理念 。 柏拉图所说的是一种理智的空间 , 对此的认知不是经验世界的感性能力 , 而是一种对作为存在者从来之所是、对本质和对事物之存在的领会 。 显然 , 这种非感性的看和察觉的东西 , 就是理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