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大学里面“尴尬”的文科:今天我们为什么依旧需要人文精神?( 四 )


人文精神|大学里面“尴尬”的文科:今天我们为什么依旧需要人文精神?
文章图片

日剧《夏目漱石之妻》 。
一个教日本文学史的同行曾不无焦虑地对我抱怨说:我的学生们好像大多沉迷于东野圭吾这样的流行作家,而对夏目漱石这样的经典作家提不起兴趣,如何能让他喜欢上夏目漱石呢?这让我想到了柄谷行人文学观、批评观之转型 。在发表于2015年的演讲《移动与批评》中,柄谷不无沮丧地表示:

我已经没有心情去积极思考文学 。……实际上,我觉得近年来,文学已经没什么特别的价值了 。比如说,在日本的大学里,文学部已相继消亡,文学的地位无疑是在下滑 。今天如果说一个作家受人尊重,那是因为其作品卖得好,卖得不好的作家不被关注 。与其说这是在评价文学,不如说是一种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原理的评价 。
以前不是这样,文学的读者少也无妨 。搞文学的人都有着这样一种信仰:现在没人读,早晚会有人读的,并会名垂青史 。……他们对文学的态度近似于宗教信仰 。……但我已没有心情找回对文学的信仰 。我的一个年轻朋友在东大教英国文学,他说,他的学生们既不读小说,也不懂小说的读法 。所以,他就先让他们读《哈利·波特》,然后再逐渐引导他们去读文学 。我为自己从大学离职深感庆幸 。
但类似情况以前也曾有过 。1970年代去美国时我才知道,学生们都是在高中和大学的教室里读文学作品的 。我深感震惊,因为文学不是在学校里修习的 。……
所以,虽说我不做文学批评了,但也并不是说我就开始做与此前完全不同的工作了,并不是从文学转向了哲学和理论性的工作 。……我不搞“文学”,也同样意味着不从事哲学和理论性工作了 。( 柄谷行人:『柄谷行人講演集成(1995年―2015年)』、東京:筑摩書房、2017年2月、第259-261页 。)
人文精神|大学里面“尴尬”的文科:今天我们为什么依旧需要人文精神?
文章图片

美剧《英文系主任》 。
美国大学里文学系的惨淡状况,由去年热映的美剧《英文系主任》已可见一斑,从美国到日本再到中国,文科(尤其是人文学)地位、境况的下滑与衰微恐怕是全球性的问题 。以我所在的外语专业为例,近年来各高校因转专业而导致的生源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外语学科实际上已处于危机边缘,而遗憾的是,我们关于学科的既有认知、理解与学科现实境遇之间似乎存在着显见的错位和滞后 。如果文学不再是一种信仰,如果夏目漱石、狄更斯已败给东野圭吾和哈利·波特,如果我们只能目送文学时代远去,那么可以调整的只能是应对的心态和姿态 。我想,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未必是单指有某种理想和信仰的人,更应该是那些可以呵护理想之火不灭之人 。如若我们捍卫的不是有形的人文学科,而是无形的人文精神,那么,文科将可能从工业时代式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操作走向后工业时代式的个性化定制,“向着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交互组合的时代过渡”,学生将以个人的志趣自主、能动地组合出若干种个性化的修读方案 。在吉见看来,“当文科知识与实务的、工学的等有效期较短的知识相组合的话,这种有效性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 。”
人文精神|大学里面“尴尬”的文科:今天我们为什么依旧需要人文精神?
文章图片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 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 。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和英文科硕士学位 。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 。2006年荣休 。他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 。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于2004年由岩波书店出版 。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 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 。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和英文科硕士学位 。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 。2006年荣休 。他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 。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于2004年由岩波书店出版 。
反躬自问,我们应饬力捍卫的,可以是有形的学科建制,更应是无形的人文精神;面向学生,我们应该传授的,可以是what,更应是how,应传递的,可以是有疆界的“知”,更应是无边界的“识” 。就连宣称早早脱离苦海,放弃了文学、哲学研究和评论的柄谷行人也承认,“只要是写出来的文本,那么文学批评可以处理一切对象 。如果是经济学、历史学之类,在专业之外则无用武之地,但文学批评则能做到” 。(柄谷行人:『柄谷行人講演集成(1995年―2015年)』、東京:筑摩書房、2017年2月、第262页 。)人文精神固然可以藉由人文学科得以赓续,而当下境遇惨淡;但更可灵魂出窍、破茧成蝶从而无往不至 。就文学而言,伤感回望文学的黄金时代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个人选择,但似乎还有一种更为可贵的达观态度,这让我想到了黄苗子的遗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