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舱完成太空换位,空间站组合体变形成功,接下来还有大动作


问天舱完成太空换位,空间站组合体变形成功,接下来还有大动作


文章图片


问天舱完成太空换位,空间站组合体变形成功,接下来还有大动作


文章图片


问天舱完成太空换位,空间站组合体变形成功,接下来还有大动作


文章图片


问天舱完成太空换位,空间站组合体变形成功,接下来还有大动作


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建设关键的年份 , 按照计划会在年底彻底完成中国空间站的组建工作 , 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成为T字形结构 , 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以及梦天实验舱三舱结构 , 整体空间将达到110立方米 , 可以供3-6名航天员的工作生活 。

就在今天我国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了一次变形 , 从此前的I字形结构变成了L形结构 , 问天实验舱成功进行太空转位 。
很多网友不禁有疑问 , 问天实验舱在天和核心舱上停靠的好好 , 为什么要进行转位动作?其实道理很简单 , 那就是问天实验舱“碍事”了 , 需要给人让位置 。 问天实验舱发射入轨之后 , 对接在天和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 , 但那里并不是实验舱的永久停泊口 , 它需要给后续发射的实验舱让出位置 。

问天实验舱为什么最初的时候不对接到它的永久停泊口?这里边涉及到关键的问题 , 那就是为了空间站组合体的安全着想 , 如果在入轨对接的时候直接进行水平的径向对接 , 容易造成空间站的姿态变化 , 甚至让空间站组合体失衡 。
而最好的办法便是先对接到前向也就是轴向对借口 , 之后再通过水平转位动作进行太空换位 。 相关的技术已经在此前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上进行过验证 , 此次问天实验舱的水平转位就是真枪实战的进行 。

9月30日12时44分 , 经过1小时的天地协同 , 问天实验舱成功完了转位动作 , 它从问天实验舱的前向对接口直接换位到了水平径向停泊口 , 不出意外的话它将在那里停靠到退役位置 , 并不会再轻易的移动 。
空间站组合体之前是I字形的 , 现在问天实验舱完成换位之后就变成了L形 , 这已经在向T字形结构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

在年底前 , 中国空间站还有三次发射任务 ,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应该是梦天实验舱的发射 , 按照计划它将在10月份出发前往空间站组合体 , 最开始它也将对接到前向对接口 , 共飞一段时间后也会进行水平转位动作 , 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变成完整体的T字形结构 。
现在就是一切准备就绪 , 只欠东风了!
问天实验舱可以大程度的扩大空间站组合体的空间 , 同时天和核心舱也将缓解使用压力 , 因为问天实验舱内也配备了三个休息室和一个卫生间 , 这就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可以供6名航天员工作学习了!

而等到10月份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 , 中国空间站的容积将达到最大 , 也是未来的标准形态了 。
中国空间站最终的完整体就是T字形结构 ,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停靠在两个水平的径向对接口上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在轨飞行六个月 , 有人说它们的航天员乘组任务是最艰巨和复杂的 , 因为他们在轨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迎接两个实验舱的到来 , 并且都需要进行水平转位动作 。
在年底前中国空间站按照计划还有三次发射任务 , 梦天实验舱彻底发射入轨对接并且完成水平转位动作之后 , 将会执行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发射对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 。

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是T字形结构 , 同时有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生活学习 。 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7-15天左右的时间 , 之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将完成6个月的飞行任务返回地球 。
值得注意的是 ,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目前停靠在后向对接口 , 等到天舟五号发射之前它需要让出位置 , 从后向对接口绕飞到前向对接口 。 其实可以看到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在尚未彻底完成建设之前 , 需要经过多次的换位变形 , 最终才是我们所看到的T字形结构 。

2023年中国空间站将正式进入运营阶段 , 按照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发布的消息 , 未来中国空间站将会有外国宇航员造访参与 , 不得不说中国航天在最近两年发展的真是突飞猛进 , 在多个方面都成绩非凡 , 无论是探月、还是深空探测系列的探火 , 未来要执行的探测小行星取样 , 再加上中国的空间站 , 每一项都令人侧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