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及其化合物八问


碳及其化合物八问




⒈为什么教材不专门讨论碳的物理性质?

教材在讲碳时 , 只专门讨论了碳的化学性质 , 而没有像学习其它物质那样 , 讨论碳的物理性质 。 为什么会如此呢?
原来 , 由于碳是一种元素 , 也泛指碳元素的各种单质 。 如金刚石、石墨等 。 这些单质都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都能使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 因此 , 它们有十分相似的化学性质 。 而它们的物理性质 , 如:颜色、密度、硬度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 所以 , 教材对于碳的单质不泛讲碳的物理性质 , 而是具体讲某一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 。 而在讲它们的化学性质时 , 则是泛指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
⒉无定形碳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是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 。 焦灰、木炭、炭黑、活性炭等无定形碳、虽然都是同一元素——碳元素组成的物质 , 但是燃烧后的产物 。 除二氧化碳外 , 还残留有灰分 。 即是说 , 这些无定形碳都不是纯净的碳 , 所以 , 无定形碳虽然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构成 , 但它们不互为同素异形体 。 正如教材中说:“严格地说 , 碳只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分异构体 。 ”
⒊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 , 为什么物理性质不同?
这要从它们的结构来讨论:
在金刚石的晶体里 , 每一个碳原子均被相邻的四个碳原子包围 , 以共用电子和四个碳原子结合 , 成为正四面体 。 这些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发展 , 构成一种坚实的、彼此联结的空间网状晶体 。 因此 , 可以把整个晶体看成一个巨大的分子 。 由于碳原子间结合力很大 , 晶体中又无自由电子 , 所以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固体 , 熔点高达3823K , 并且不导电 。
石墨的晶体是层状结构 , 同一层的碳原子也以共用电子对相结合;但每个碳原子只有3个电子与其它三个碳原子的电子共用 , 并排列成六角平面网状结构 , 这些网状结构又联成互相平行的平面 , 构成片层结构;剩余的第四个电子在层间自由运动 。 所以石墨质软能导电 , 熔点3773K , 还有滑腻感 。
⒋活性炭为什么有很强的吸附力?
活性炭的吸附力跟它的结构有关 。 把活性炭放在显微镜下 , 可以看到它象蜂窝似的 , 内部有着无数的孔隙 , 使它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 据测定 , 每克重活性炭内部互通的比表面积相加起来 , 最小也在五百平方米以上 , 最大的可达二千五百平方米 , 相当于二至五个篮球场那么大 。 活性炭就是通过孔隙的表面与各种物质分子间产生的引力“收容”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 。 这种本领称为吸附 。
活性炭的吸附本领是很大的 , 装在防毒面具里的活性炭 , 不但能吸附色素 , 面且还会吸附毒气 。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 , 活性炭广泛地被用来净化各种气体和溶液 , 净化被污染的水 。
⒌“碳”与“炭”能混用吗?
不少同学在学习中 , 常将“碳”、“炭”二字混用 , 因为这两个字不仅读音相同 , 字形相近 , 而且关系也非常密切 , 稍不留意 , 就容易混淆 。 如:同学们常表示的 , “炭元素”、“二氧化碳”、“炭酸钙”、“木炭”、“焦碳”、“活性碳”等 , 其中“碳”、“炭”二字均用错了 。 其错误的原因就在没有弄清楚“碳”、“炭”二字的区别和各自的使用范围 。
【碳及其化合物八问】“炭”字 , 仅在书写少数含碳元素的物质 , 尤其是一些单质时才使用 。 如:“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 , 但这些含碳的物质常常含有少量杂质 。 因此 , “炭”的使用范围不宽 , 一般不作化学用语 。
“碳”字是由“炭”字演化而来的 , 一般只作化学用语 , 为化学上的专用字 。 在书写碳元素和含碳的单质、化合物时常用“碳”字 。 如:碳元素 , 碳单质、碳酸、碳酸盐、碳氢化合物等 。 所以 , “碳”字的使用范围在化学上比“炭”字要广泛得多 。
可见 , “碳”、“炭”二字是有区别的 。
⒍为什么木炭燃烧时没有火焰?木柴燃烧时有火焰?
火焰是能析出可燃性气体的可燃物质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现象 。 木材在受热时能够分解出可燃性气体 , 在这些气体燃烧的区域内就形成火焰 。 而木炭是在木材干馏时除去了挥发性物质(包括可燃性气体)的产物 , 它的主要成分是碳 。 所以它受热时一般不逸出可燃性气体 , 虽然它能燃烧 , 但不能产生火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