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科技如此发达,人类的工时却没有减少,背后的真相让人心酸


为何科技如此发达,人类的工时却没有减少,背后的真相让人心酸


文章图片


为何科技如此发达,人类的工时却没有减少,背后的真相让人心酸


文章图片


为何科技如此发达,人类的工时却没有减少,背后的真相让人心酸


文章图片


为何科技如此发达,人类的工时却没有减少,背后的真相让人心酸


文章图片


你有没有发现如今的科技这么发达 , 我们的工作时间却没有减少 , 早在1930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就预言 , 到了20世纪末 , 随着科技的进步 , 多数人每周只需要工作15小时就足够维持社会的运作 , 可如今20世纪已经结束 , 21世纪也过了20多年了 , 大部分国家的每周工时仍维持在40个小时左右 , 只有极少数国家的法定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下 , 比如:丹麦、英国、挪威、德国等等 , 其中德国的工作时间是全球最少的国家 , 平均每周只有27小时 , 不过这离凯恩斯的每周四五小时预言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努力 , 虽然科技在飞速发展 , 生产力也提高了许多 , 但人类并没有更轻松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秘密 。

我们都知道人类从产生到现在 , 经历了从最初的石器时代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时代 , 如果说原始时代 , 人类的劳动是为维持生命 , 那我们现在如此繁重的劳动是为了什么 , 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为何总是人干得比机器累呢?对此 , 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他认为这个世界有超过40%的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扯谈的工作》这本书是格雷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议的著作 , 他在书中精辟地指出五大类型无意义的工作 ,

首先无意义工作的第一类就是帮闲 , 这类工作是为了满足人的虚荣心而存在的 , 比如:电梯服务员 , 第二类就是电话销售 , 这类工作通过哄骗或诱惑增加人们不必要的商品服务需求 , 他们常抱怨自己的工作不但对他人没有帮助 , 反而造成伤害 , 第三类是补漏人 , 这是由于不解决根本问题而必须不断修补原本不会存在问题的职务 , 如客服人员 , 这类人没有行政权 , 所以并无法解决实质问题 , 只能转告或成为客户的出气筒 , 第四类公司里的主管 ,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监督下属 , 或者负责想出任务 , 让公司更忙碌运作 , 第五类是流水线工人 , 有些工厂的工人一天大概要组装14000到16000颗螺丝 , 这一模一样的动作 , 每天重复上万次 , 结果很多人都身心俱疲 , 变得非常麻木 ,

以流水线工人为例 , 大部分做这类工作的人工资都不高 , 而且工作真的很无味 , 曾经有一位流水工人跟我倾诉 , 表示自己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一种深刻的心理暴力 , 因为每天定时到公司报到 , 为了完全那些重复的工作而忙碌 , 却无法从中感到价值和成就感 , 而他也心知肚明 , 这只是为了薪资才配合演戏 , 每天都要用一些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挣扎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种现象每个公司都存在 , 这些无意义的工作除了浪费社会资源外 , 还否决了人性 , 因此会逐渐消磨一个人的生存意志 , 使社会失去创造力和活力 ,

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工厂上班 , 这也使得很多企业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智能制造上 , 据有关数据显示:德国70%的工业中小企业都已经开始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进行生产 , 比如:安贝格电子是欧洲最现代化的数字化工厂 , 主要从事PLC和其他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 , 在生产的过程中 , 产品和半成品或要交货的产品都有相应的编码 , 当电路板安装在生产线后 , 可全程自动控制每道工序 , 其中包括焊接、装配等 , 一切数据也都记录在案可供追溯 , 更重要的是在一条生产线上 , 可以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控制程式 , 让机器有了灵魂能自动组装产品 , 整个制造流程非常流畅 , 生产效率因此大大提高 , 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工作需要手工操作 , 大部分都是用于数据检测和纪录 , 工厂每年制造30亿个零件 , 一分钟可以制造一个零件 , 产能比以前提高了8倍 , 而由于对所有元件及工序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 , 工厂可做到24小时内为客户供货 , 那么被解放出来的流水线工人干嘛去呢?

其实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 , 对于人员的技能要求更高 , 他们需要更多的判断力和创造力 , 而流水线工人一旦从单一的螺丝环节被释放出来 , 就能眼观四方 , 想出比管理层更加实际的创新方法 , 因为他们原本就天天呆在生产线 , 对生产线的实际情况最敏感 , 也最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 比如:他们会想到改变流水线的前后顺序 , 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 只有让更多的员工跳出无意义的工作区 , 他们才会主动想优化生产的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