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这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背后,也有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二 )


近年来 , 我国也高度重视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 , 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 , 产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
“总体而言 , 我国在量子通信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 在量子计算方面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 , 在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发展迅速 。 ”潘建伟说 。
他表示 , 量子通信的发展目标是构建全球范围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 。 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实现邻近两个城市之间的连接、通过卫星平台的中转实现遥远区域之间的连接 , 是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发展路线 。
我国的城域量子通信技术已初步满足实用化要求 , 我国建成了国际上首条远距离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 , 在金融、政务、电力等领域开展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的技术验证与应用示范 。 在卫星量子通信方面 , 我国研制并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 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星地量子通信 , 首次实现了洲际量子通信 , 充分验证了基于卫星平台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
量子计算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多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 。 当前 , 量子计算研究已经实现“量子优越性” , 即量子计算机对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超越传统超级计算机 , 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约50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 。
2020年 , 潘建伟和陆朝阳等学者研制成功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 推动了全球量子计算的前沿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 , 继谷歌“悬铃木”量子计算机之后 , 我国首次成功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
然而 , “我国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起步较晚 , 整体上相比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 但近年来已经迅速缩小了差距 , 在若干研究方向上与公开报道的国际最高水平相当 。 ”潘建伟说 。

【潘建伟:这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背后,也有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