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广州这座道观,是“羊城”别称出处,人少清静门票免费却少有人知

广州市|广州这座道观,是“羊城”别称出处,人少清静门票免费却少有人知

文章图片

广州市|广州这座道观,是“羊城”别称出处,人少清静门票免费却少有人知

文章图片

广州市|广州这座道观,是“羊城”别称出处,人少清静门票免费却少有人知

文章图片


【广州市|广州这座道观,是“羊城”别称出处,人少清静门票免费却少有人知】广州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 , 是很多人旅游的首选之地 , 这里不仅仅有着各种风景名胜 , 而且人文底蕴也非常深厚 , 而很多人也知道 , 广州的别称是叫“羊城” , 但是估计这里面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羊城”这个别称的由来 , 它可不是因为“羊”多 , 而是跟一个道观有关 , 它就是五仙观 。 这里地方虽然不大 , 也不算广州很热门的景点 , 但却是了解广州历史渊源必去的地方 , 正所谓“五仙骑羊赠穗” , 从此方有“羊城” 。

五仙观位于越秀区的惠福西路 , 坐北朝南 。 五仙观 , 顾名思义 , 便是供奉五位仙人的道观 , 虽说现在这五位仙人已经说不清是哪五位了 , 但是其故事却跟广州“羊城”这个别称有关 。 在很早之前 , 广州这一片地区曾连年灾荒 , 恰好从南海而来的五位骑着仙羊的仙人路过广州 , 不忍百姓流离失所 , 便将象征着丰收的稻穗留在此处 , 而那五头仙羊也化成石羊守护着广州 , 从此广州便开始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 从那之后 , 广州便有了“五羊城”、“穗城”、“仙城”等别称 , 久而久之 , 大家也习惯称其为“羊城”了 。

而五仙观就是这五位南海仙人驻足之地 , 其周边的道路 , 也被不忘恩的广州人命名为“惠福路” , 甚至连当年五仙骑羊渡河的地方 , 也被称之为“五仙桥” , 当然 , 现在这个桥已经没了 , 不过却依旧还有着一个五仙桥车站 , 而当时五位仙人一时兴致所来 , 用天平秤白云山和瘦狗岭重量的地方 , 也被人称之为“天平架” , 就连仙人留下拇指印 , 也被称为“仙人拇迹” , 拇指印所在地方也就是羊城八景之一的“穗石洞天” 。

现在的五仙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 , 但是其实早在晋朝(266年~420年)时期 , 广州地区就已经有类似的记载了 , 晋代学者裴渊就曾在《广州记》里有记载:“云昔高固为楚相 , 五羊衔穀茎于楚庭” 。 而南汉(917年—971年)时期 , 拜五仙的传统就已经流传开了 , 而自秦朝任嚣 (公元前 214年)建城以来 , 广州建城史这2000多年里 , 可以说五仙已经深深植入了广州的文脉之中 , 虽不足以代表整个广州的文化 , 但恰恰是细微之地处处有它的身影 。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广州越秀山的镇海楼 , 它被誉为是“岭南第一胜概” , 但是实际上“岭南第一楼”却是五仙观中的后殿钟楼 , 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 , 比镇海楼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还要早上6年时间 , 是广州目前为数不多的明代木构城楼式建筑 , 而这楼中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万斤大钟藤蔓系 , 在楼中央挂着一口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铸的铜钟 , 重达约5吨 , 恰好是1万斤 , 而系着它的却是一根藤蔓 , 几百年来的时间未曾断过 , 非常的神奇 。

而相传这根藤蔓正是当年是吕洞宾所赠 , 是仙藤才会如此牢固 , 不过 , 现在这根藤蔓好像换成了钢筋了 , 而这个大铜钟的钟口又恰好对着钟楼中心的天井 , 一敲响 , 就像一个超级大喇叭一样 , 远播十里 , 由此在古代的时候 , 此钟也多用来在火灾、水灾之类的情况提醒所用 , 又称之为“禁钟” , 百姓听到此钟声 , 也就有所提前防备了 , 在平时是不能敲响的 , 一敲就可能代表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

其实来到广州 , 与其去越秀山拍五羊雕像 , 还不如来五仙观 , 这里不仅仅人少清静 , 而且门票免费 , 也与其他寺庙、道观不同 , 这里不留行烧香跪拜 , 而是拿一支谷穗供奉到仙人像前就好了 , 面积虽不大 , 却小巧精致 , 环境很清幽 , 倒颇有点古代广州豪门后花园的感觉!观外街上行人熙熙攘攘 , 观内红墙绿瓦古树参天 , 有时间还是可以去散散心的!随便在附近感受一下老广的市井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