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郭进拴|秋登抱玉山( 四 )






砖雕艺术有《天下太平》图、《诚心有感》图、《乐福无疆》图 , 体现了历代人民的良好愿望 。 石雕艺术有《佛祖修行》图、《子狮斗母》图、《猿恋》图 ,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境 。 绘画艺术有《妙水十三圣》 , 大佛殿前檐拱壁间画有13位佛祖的肖像 , 如来佛居中 , 线条简洁 , 神韵十足 , 举世无双 。 中佛殿壁画《全家乐图》等 , 色彩鲜艳 , 栩栩如生 。 妙水寺内的历代碑刻、楹联等 , 不仅有厚重内涵 , 而且体现了我国不断发展的书法艺术 , 真、草、隶、篆各有千秋 。 妙水寺鼎盛时期 , 有田产数百亩 , 佃户十多家 , 骡马成群 , 石碾、石磨 , 各种工具一应俱全 。 房舍数百间 , 塔林二十余亩 , 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寺庙庄园 。 每年三月十五古刹大会 , 大戏三台 , 附近十几县的群众前来朝圣 , 盛况空前 。 新中国成立以后 , 妙水寺屡次遭到人为的破坏 。 在土地改革运动中 , 妙水寺的田产被邻村瓜分 。 在破除封建迷信运动中 , 寺内的塑像被横扫一空 。 在1958年三面红旗运动中 , 大佛殿成为人民公社党委办公室 , 中佛殿成为供销合作社 , 天王殿成为电话总机室 。 碑林被毁 , 塔林被毁 , 塔砖运去砌铁炉 。 钟鼓楼被毁 , 9999斤重的大钟回炉 。 东侧的闫王殿、祖师殿两院成为水泥厂 。 在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 , 妙水寺成为破四旧的主战场 , 成为大批判的主阵地 。 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后 , 妙水寺变成妙水中学 , 佛殿成为教室、宿舍、伙房 。




1990年以来 , 学校陆续向寺南门外原先的广场上搬迁 , 现已搬迁完毕 。 到目前为止 , 妙水寺仅存古建筑不足40间 , 它们是:大佛殿五间、文殊殿三间、普贤殿三间、中佛殿三间、三官殿三间、客堂三间、方丈室三间、天王殿三间、禅房五间、闫王殿三间、祖师殿三间 。 妙水寺最后一次重修是宣统三年 , 于今已近百年 。 千年古刹已是风烛残年 , 弱不经风 , 千疮百孔 , 摇摇欲坠 , 棵落檩弯 , 椽朽不支 , 基陷墙塌 , 瓦落为砾 。 殿内晴可见日 , 雨可涉水 。 照此下去 , 勿需数载 , 则不堪收拾 。 中华大地风华正茂 , 千年古刹危在旦夕 , 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身为炎黄子孙 , 作为当地百姓 , 我辈看在眼里 , 疼在心里 。 千年古刹留传于今 , 岂能毁于我朝?若果如此 , 那才是历史性的罪过 , 我辈将无颜以对列祖列宗 。 为抢救千年古刹计 , 我辈自1990年以来 , 成立了以冯石磙为主任的寺管会 , 四处奔走呼号 , 捐资助力 , 维护不止 。 然则 , 杯水车薪 , 无济大事 。

【汝州|郭进拴|秋登抱玉山】


为此 , 我辈恳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 , 共同参与 , 尽心尽力 , 使千年古刹得以传留后世 , 造福千秋 。 惟此为盼 。 听了王礼宾先生的讲述 , 我深为妙水寺的前途和未来而担忧!漫步妙水寺 , 一些老树上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 , 这里一片黄 , 那里一片赤……不像过去那样 , 到处都只见到青青绿绿的 。
真是“今日山川对垂泪 , 伤心不独为悲秋”啊!我们古代的诗人 , 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 。 “悲秋” , 是我国古诗歌传统上一个最常用的名词 。 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 , 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 。 自然 ,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 , 见黄叶伤情 , 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 。 让古代那些别有怀抱的伤心人 , 去对叶子叹息或掉泪吧!
我坚信: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 勤劳、智慧的故乡人民 , 一定能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 用自己的双手 , 让妙水寺以更娇更美的容颜 , 笑迎四海宾朋!妙水寺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