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什么不会被水淹?千龙吐水只是小儿科,真正大招不在地面
导读:每年夏天都是雨水多发的季节,许多地方都会遭到水淹,即便是一些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建筑也难以完全避免水患侵袭 。不过有一座古建筑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但却从未听说过它遭遇水淹的消息,甚至连严重积水的消息也闻所未闻 。这座建筑便是明清两朝的政治中心——紫禁城,也就是我们今天大家都很熟悉的故宫 。
文章图片
拥有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积水状况?其实故宫里蕴藏了古人智慧,除了利用地势高低,他们还搭配了精密的排水系统,让偌大的故宫遇到暴雨时,都能够迅速地排出雨水,不致淹水 。这种宛如黑科技的排水系统,让现代人看了都感到非常佩服 。
文章图片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陈易曾对积水做出定义:直径超过50米,半小时之内没有排完,就称为积水 。关于积水另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概念:大型城市遭遇20年一遇的暴雨时,如果24小时之内没有排干净,也等同积水 。陈易表示,这两种形式的积水,在600年之间确实没有在故宫发生过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京城曾经出现过连续20日的大雨,长安街道都出现了多处积水 。即使如此,故宫依然安然无恙 。
文章图片
到底为什么故宫都不会积水呢?古人为了不让北京故宫发生淹水问题,设计一套精密的排水系统,让地面排水量大过降水量,紫禁城的排水拥有明暗两套系统 。明排水是指通过铺地做出泛水,通过各种的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暗排则是指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入河里,而这条河正是内外金水河 。
文章图片
大家去故宫游玩的时候可能都会在有意或无意间看到,故宫中轴线几座大殿的台基上环绕着一排排用汉白玉雕琢的龙头 。许多人以为这些龙头只是用来装饰宫殿,烘托皇家的气派和威严 。可事实上,这些龙头的观赏作用倒在其次,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排水 。
文章图片
站立在太和殿前面的广场时,能发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坐落在玉石底座上,而这个分为三层的玉石底座约高达7公尺,每一层四周均刻有龙头的雕刻 。换句话说,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拥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瞬间就能够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且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 。这一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纵横一气的排水设施,可以让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通畅无碍地排出 。
文章图片
每当下起大雨时,这些龙头雕刻就会喷出水,飞檐流水宛如瀑布,这些龙头总共多达1142个,但其实龙头就是指排水孔,只是古人不仅懂排水,也重视美观,故将排水孔设计为龙头样貌,排水时能形成“龙吐水”的美景,画面壮观 。至于排出的这些雨水,会再流入紫禁城太和门前那一条东西流向的“内金水河” 。
文章图片
不只如此,古人更在故宫外设置了3条防线河渠,第一道是“明内城护城河、大明濠及太平湖”,第二道是“西苑太液池及后海”,最后一道是“外金水河和故宫的筒子河”,亦即为所谓的护城河,这些河渠平日用于提供城市供水,但凡遭遇暴雨,排水功用立即生效,故宫外围就不会出现大量雨水与山洪流入宫廷内 。
文章图片
而故宫内的雨水最终都将会通过干线与支线的排水渠道,流入到内金水河中,再沿着河渠至东华门南边的水闸流出来,跟外金水河汇合,再者,古人不只设置了精密的排水系统,还依照故宫北依燕山、东临渤海的地势来规划 。北京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因此北京水系是东南向,古人充足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将故宫内的水系设计成北高南低 。
推荐阅读
- 中国最“奇葩”小镇,曾自主选择国籍,如今没有入中国籍后悔不已
- 倾斜700年的比萨斜塔,经历多次地震却还能屹立不倒,有一点很关键
- 纪实:25岁女子错拿快递不还,父母说孩子小不懂事,老板应负全责
- 让你发朋友圈不落俗套
- 人类为什么如此独特?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
- 奔驰7座纯电SUV表现如何?确实毫不逊色,碾压同级别车型
- 人走茶凉?宁波男子工作30年,退休后才发现自己压根不需要朋友
- 有些房子是没有交易机会,不适合买入
- 军援还不够,美国又提速对乌私人武器销售,批量制造“战争之王”
- 他进口2吨海鲜意外发现1只蓝色龙虾,2天后出价1万4都不肯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