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系统,打造智慧急救中心建设新模式( 二 )


2、快速检测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
在急救车上或院内病床旁 , 可利用快速检测设备为急救患者进行血样快速分析并自动传输检测结果至相关系统 , 以微信方式智能推送检查结果 , 便于专家组辅助诊断 , 并可关联至患者表单 。
3、手术信息登记系统 。
该系统详细记录手术的过程信息 , 包括患者的信息、生命体征、术前信息、手术信息、造影信息以及手术过程中重要的时间节点等信息 , 并自动关联该患者救治表单 。
归档、质控、分析
1、患者综合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 诊疗结束后 , 生成患者完整的信息档案 , 包含急诊信息、胸痛诊疗信息、患者转归信息 。
2、患者档案数据直报系统 。 通过人工或系统审核校验后 , 将患者的档案自动上传至三大中心数据填报平台 , 完成三大中心认证标准所要求的有效信息的准确录入 。 按照三大中心建设要求设置三级审核程序 ,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 系统支持对接国家胸痛、卒中、创伤中心数据填报平台 , 并与三大中心总部数据填报平台保持同步版本更新 。
3、数据统计分析与查询系统 。 基于卒中中心数据填报平台和卒中中心医院对卒中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和质控方面的基本要求 , 质控系统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基础上 , 根据医院需要及结构化数据库进行自定义统计 。 数据展示平台可对卒中中心当前的建设成果进行直观展示 , 包括患者趋势、档案总览及各核心认证指标的完成情况 。

【整合信息系统,打造智慧急救中心建设新模式】4、患者随访管理系统 。 能够及时创建随访任务、添加随访计划 , 并设置随访任务提醒、结束、查询以及随访统计等 。 制订随访计划 , 针对患者开展术后随访跟踪业务 , 随访医生能够根据随访计划跟踪管理患者的健康情况 , 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提供优质服务 。
智慧急救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1、全网时钟同步系统
为确保在医疗过程中各关键诊疗环节的时间节点记录的准确性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时钟统一管理制度和全网时钟同步系统 , 确保关键时间节点所涉及的各类时钟、诊疗设备内置系统时间、各类医疗文书记录时间的高度统一 。
通过全网时钟同步系统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现了急救任务从调度接警开始到派车、患者上车、到达医院、进入急诊室、进入导管室等院前院内急救全过程的时间同步功能 。 电话接警、派车等时间的采集通过与120急救调度系统对接来实现;患者上车时间的采集通过120急救移动端实现;到达医院、进入急诊室、进入导管室时间的采集通过患者就医时间自动采集系统实现 。
2、时间自动采集及定位系统
采用UWB定位技术对患者就医时间进行自动采集 , 在医院大门、急诊科、CT室、导管室部署定位基站 , 通过信标标识患者 , 自动采集患者到达医院大门、急诊科、CT室、导管室的就医全程时间轨迹 , 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 便于日后管理改进 。 患者在院内的关键时间节点信息 , 通过时间采集腕带 , 自动采集并形成完整的时间流水 , 时间采集精确 , 并且自动同步到患者的胸痛、卒中、创伤表单 , 有效减少人工采集工作量 。 时间采集腕带在时间自动采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通过腕带看板 , 可以保证在急救过程中全面监控腕带使用情况 , 保证腕带及时回收 , 对腕带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 。
3、消息推送管理系统
建立消息推送管理系统 , 实现患者在院前急救、院中救治过程中的检查数据、诊断结果、时间节点等实时推送 。 能够通过短信、微信、APP(应用程序)、多媒体大屏等进行消息推送 , 实现跨终端的消息实时推送目标 。
4、多媒体信息展示系统
多媒体信息展示系统用于显示全网统一的时间、救治过程的提醒和紧急事件的预警 , 在急救大厅实现救治过程中的提醒和预警 , 在留观室提醒医务人员及时关注需要进行复查的患者 , 在导管室实现手术过程时间的信息交互显示等 , 便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管理 , 降低工作强度 。
智慧急救平台建设不仅体现了患者的需求 , 还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更是医疗急救工作的迫切需要 。 智慧急救平台建设在保障医院急救时间及流程高效性的同时 , 还能够为医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患者信息 , 让医生快速掌握患者的病情 , 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 这不仅能高效利用医疗资源 , 提升医务人员的能力 , 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 , 减少医患矛盾 , 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 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整合、应用 , 能够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 更加有效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