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VS小鹏的激光雷达融合方案,谁更优秀?


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VS小鹏的激光雷达融合方案,谁更优秀?


文章图片


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VS小鹏的激光雷达融合方案,谁更优秀?


文章图片


近日 , 在智能驾驶领域 , 有两个事件备受关注 , 一个是特斯拉宣布将在年底移除其Model 3/Y新车上的超声波传感器 , 加速安装纯视觉系统;另一个是小鹏密集发布城市NGP的宣传片 , 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和视角 , 展现城市NGP带来的改变 。

在国外 , 特斯拉的智能驾驶技术可以说是备受推崇 ,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高的销量;而在国内 , 要说智能驾驶技术过硬的车企 , 非小鹏汽车莫属 。
但二者所采用的方案却是截然不同的 , 特斯拉CEO马斯克一直倾向于纯视觉方案 , 即利用全车身的摄像头完成纯视觉感知 , 因此才有“特斯拉宣布将移除其新车上的超声波传感器”的消息 。 而小鹏汽车则采用激光雷达的多重感知融合方案 , 使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感知元件互为补齐 , 构成安全冗余最优的360°感知系统 。

那问题来了 , 究竟是特斯拉的纯视觉系统优秀 , 还是小鹏的激光雷达融合方案更胜一筹?这也是近年来大家讨论的重点 。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 依靠车身摄像头完成纯视觉感知系统仍然存在着缺陷 , 众所周知 , 汽车身上所采用的摄像头的像素不会特别高 , 因为过高像素的摄像头它的传感器也越脆弱 , 为了保持摄像头系统的可靠性 , 一般汽车上所搭载的摄像头像素都很一般 , 正因如此 , 纯视觉感知系统的精准度并不是很高 。 另外 , 摄像头的传感器是依靠它的尺寸来决定它的感光程度的 。 由于汽车车身上的摄像头传感器过小 , 也就是说进光量不足 , 不能提供良好的暗处视野 。

小鹏汽车的激光雷达多重感知融合方案 , 不仅能够实现更多种类物体的探测、分类及定位 , 还能准确判断目标物的位置速度以及朝向姿态 。 而且这套方案的水平视角覆盖更全、下视盲区和侧视盲区更小 , 在类似“近身博弈”的城市通行中 , 能显著提升车辆识别近距离、低矮物体的能力 , 并更好应对人车混流、行人横穿、近距离切入、异型路障/交通参与者等问题 。
大家都知道 , 激光雷达的市场价格远高于摄像头 , 搭载激光雷达 , 会使整车成本变高 , 但小鹏汽车并没有在车辆价格上体现出来 。 却有不少消费者觉得特斯拉之所以不采用激光雷达 , 就是因为激光雷达的成本过于昂贵 。

相比之下 , 孰优孰略 , 一目了然 。
此外 , 小鹏汽车的激光雷达多重感知融合方案 , 更适用于国内复杂的交通环境 , 毕竟“本土化”是“智能化”的基础 。 而且特斯拉的FSD系统对国内交通环境还不甚了解 , 至今都无法适配到国内的高精地图导航 , 因此 , 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在国内很难行得通 。
【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VS小鹏的激光雷达融合方案,谁更优秀?】反观小鹏汽车 , 近期官方如此密集释放城市NGP的创意内容 , 难道是准备全量推送城市NGP?期待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