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啥意思?2023年是“双春年”吗?


“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啥意思?2023年是“双春年”吗?


文章图片


“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啥意思?2023年是“双春年”吗?


文章图片


“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啥意思?2023年是“双春年”吗?


文章图片


经常翻看日历的人会发现 , 明年是闰二月 , 也就是有两个农历二月 , 农历全年共有384天 。
为什么会有“闰月”的说法?人们为了计算时间 , 发明了阴历、阳历(公历)以及农历 , 所谓的阴历就是以月球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 , 所谓的阳历是以太阳公转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 而所谓农历又叫阴阳合历(古代称为夏历) , 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 。
一个阴历朔望月(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周期)平均为29.5306天 , 一年12个月就为354天或者355天 , 而阳历回归年(太阳自西向东沿着黄道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约为365.25天 , 这样一年就相差11天左右 , 3年累积起来的时间表就会超过1个月 。 为了协调阴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 , 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的四季脱节 , 农历每2~3年就要增加一个月 , 所增加的月份就是“闰月” 。

现行农历置闰的方法是“十九年七闰” , 即农历十九年中 , 会有七个闰年(一个闰年13个月) , 会有12个平年(一个平年12个月) 。 至于在哪个月安置闰月 , 这需要由与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决定 , 二十四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 , 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 , 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
由于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都是固定的 , 出现闰月的年份有13个月 , 这样就可能出现“双春年”的现象 , 那么2023年是双春年吗?
【“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啥意思?2023年是“双春年”吗?】
2023年是否是“双春年”?所谓的“双春年”并不是指一年中有2个春天 , 而是指一年中有2个“立春”节气 。 立春都是固定的阳历2月3~5日 , 但是对应的农历时间却是不一样的 , 2023年2月4日立春 , 对应的农历时间是2023年正月十四;2024年同样的是2月4日立春 , 但是对应的农历时间是2023年腊月廿五 , 同一年中正月十四和腊月廿五都是立春节气 , 因此2023年是“双春年” 。

上面已经说了 , 出现双春年的直接原因就是出现了闰月(一年中多了一个月) , 在当年的农历中如果出现“双春年” , 往往下一年农历就会是“无春年” , 也就是在下一年农历中没有立春节气 。 像2023年是“双春年” , 但是2024年正月初一在2月10日 , 而立春在2月4日 , 也就是正月直接迎来雨水节气 , 因此2024年在农历中就是“无春年” 。
聪明的小伙伴不难发现 , 出现“双春年”的年份过年会比较早(立春之前过年) , 而出现“无春年”的年份过年会比较迟(立春后才会过年) 。

那么“双春年”有什么说法?看看农谚咋说一、两春夹一冬 , 十个牛栏九个空
所谓的“两春夹一冬”就是指当年是“双春年” , 双春年会出现一年中有两个“立春”的现象 , 中间包含着一个冬天 。
“十个牛栏九个空”说的就是可能会出现极寒的天气 , 连抗冻的老牛都可能被冻死 , 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描述 , 但是却直接表明冬天天气很冷 。
因此老话“两春夹一冬 , 十个牛栏九个空” , 说的就是如果是“双春年” , 那么当年冬天的天气就可能很冷 , 我们要提前做好牲畜的防寒以及农作物的防冻准备 。 在冬天 , 我们可以提前给牲畜准备足够的草料 , 可以提前给农作物覆盖草苫或者喷施防冻剂 , 以增强农作物的越冬能力 。
老话还说“一年两个春 , 带毛的贵如金” , 说的就是由于冬天寒冷 , 会造成草料短缺 , 牲畜可能会被饿死 , 这样一来牲畜的价格就会上涨了 。
这句老话到底准不准 ,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2023年冬天的气候 。

二、两春夹一冬 , 黄土变成金
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 , 如果遇到“双春年” , 那么当年的粮食就会大丰收 。
上面已经说了 , 双春年冬天会很寒冷 , 冬天寒冷对于人来说可能不舒服 , 但是却有利于粮食生产 。 冬天寒冷一般都会多雨雪天气 , 老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 , 来年枕着馒头睡” , 多天多雨雪不仅可以缓解旱情 , 而且还可以冻死土壤中越冬的病虫和病菌 , 可以减少来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 因此冬天冷有利于粮食丰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