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 , 维生素C还是体现了鲍林作为科学家的眼光、思考 , 以及勇气 。
约翰·巴丁
巴丁(John Bardeen , 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 , 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 。 他分别在1956年和1972年 , 因为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同一领域获得诺奖的科学家 , 也是唯一一个两次获得物理学诺奖的科学家 。
虽然巴丁获得了巨大的荣誉 , 但他是一个非常低调、谦逊的人 。 曾经有一个“巴丁数”来形容谦虚程度 , 数值越高 , 就越谦虚 。
巴丁第一次获诺奖是因为晶体管效应 。 巴丁无意间发现 , 仪器浸泡在电解液中 , 光电效应更强 , 于是他和布喇顿发明了双极型晶体管 。 当时的组长是肖克利 , 肖克利为人跋扈 , 爱出风头 。 他把巴丁等人拒绝在外 , 独自发明了场效应管 。 他们三人同时获得了诺奖 , 但由于受到了排挤 , 巴丁离开了贝尔实验室 , 到了伊利诺伊大学 , 获得了第二个诺奖 。
巴丁在去贝尔实验室之前 , 曾经在明尼苏达大学当过三年助理教授 , 研究超导理论 , 但没有成功 。 巴丁去了伊利诺伊大学之后 , 兴趣一直在半导体和超导方面 。 巴丁和他的博士生 , 以及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提出了超导的BCS理论 , 解释了超导的机制 。
巴丁谦虚、真诚的品行是他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 。 他两次获奖都是跟人合作而获得巨大的成果 , 尤其是第二次 , 是老年科学家和青年学者的一个完美结合 。
弗雷德里克·桑格
桑格(Frederick Sanger , 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 , 著名的英国生物化学家 。 他分别在1958年和1980年 , 因为发现了胰岛素的结构和对DNA测序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桑格是第一位两次获得化学奖的科学家 , 也是第四位两次获得诺奖的科学家 。
桑格也是一位非常有特点的科学家 。 他不算资质聪明 , 甚至可以说非常平常 。 因为家里非常有钱 , 他进入了剑桥大学学习 , 一开始学的是物理和化学 , 但物理太难了 , 转修了生理学 。 他终其一生就是用化学的方法来研究生物学 。
桑格家里非常有钱 , 又喜欢搞科研 , 一开始 , 他不要求薪水在剑桥大学做研究 。 做了12年 , 非常枯燥的事情 , 给胰岛素测序 , 最后成功 。
诺奖委员会的获奖评语是:
桑格第二次获奖也是艰苦工作的结果 , 在第一次获奖后20年 , 桑格搞出了DNA的测序 。 他的这个测序方法也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方法 。
有些时候 , 重要的科学发现可以说是突然出现的——如果时机恰当 , 而前期研究也足够成熟的话 , 但您的发现却不属于这一种 , 测定蛋白质的结构是多年努力和辛勤工作的结果 。
桑格的成功说明了一点 , 搞科研需要兴趣 , 而且需要沉得下心来 , 不浮躁 。 按照现代的考核标准 , 要求一年好几篇论文的要求来看 , 桑格估计不能当一位合格的教授 。 他在获第一次诺奖时 , 确实连个教授头衔都没有 , 实验室也极为简陋 。 只有以科研兴趣为先 , 才能坚持下来 。
卡尔·巴里·沙普利斯
沙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 , 1941年4月28日 - ) , 美国著名的化学家 。他分别在2001年和2022年 , 因为不对称催化和点击化学 , 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这是继桑格之后的第二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人 。
沙普利斯也是一位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人 。 他父母对他很宽松自由 , 在6岁的时候就独自开着小艇 , 从河里开到了大海 。 小学毕业 , 就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水手 。 这培养了他的自学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 在科学上 , 很多时候需要踏入无人区的勇气 。 他以不对称催化出名 , 但他又想着新的方向 , 不惧怕实验室的人全部离开 , 自己从头开始 。
沙普利斯的父亲是一位医生 , 他本来也想当医生 , 但在这期间 , 发现了自己对化学的兴趣 , 转到了化学领域 。
沙普利斯经常被人作为安全工作的反例 。 他在1970年的时候 , 由于核磁管爆炸 , 他一只眼睛失明 。 他为此写文章 , 要求大家一定要戴好安全防护眼镜 。 不过 , 这个事故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 。
对于他获得的成就 , 沙普利斯说:
我始终在寻找线索 , 并一直遵循那些好的线索 , 即使需要以牺牲掉现在实验室的优先事项为代价 。 不必担心您会错过什么 , 因为作为研究者最后唯一重要的是您发现了什么 , 因为还有很多的新东西等待被发现 。推荐阅读
- 中国量子卫星图片现身诺奖现场,为何获奖的却是三位欧美科学家?
- 进化论被证错误?陨石中发现未知蛋白,地球生命或来自奥尔特星云
- 地下文明:地球内部发现神秘圆球结构,突破科学家以往的认知
- 在男性的进化过程中,为何仍然保留了乳头?它究竟有什么用?
- 人类不存在真正的死亡?科学家:粒子重新组成,成就全新的你!
- 外星人在地球存在过?列举4大外星人新证据,值得人类深入研究
- 本次诺奖颁给量子纠缠,证明杨振宁的眼光,纠正爱因斯坦的错误
- 以男性来说,他们有哪些基因会世代传承下去,且只传给雄性后代?
- 它带来的能量可让飞船达到光速的70%,力助人类实现星际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