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闯下的大祸,1973年宜昌化工厂食堂4.30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勤俭节约闯下的大祸,1973年宜昌化工厂食堂4.30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文章图片


勤俭节约闯下的大祸,1973年宜昌化工厂食堂4.30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文章图片


勤俭节约闯下的大祸,1973年宜昌化工厂食堂4.30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文章图片


勤俭节约闯下的大祸,1973年宜昌化工厂食堂4.30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文章图片


勤俭节约闯下的大祸,1973年宜昌化工厂食堂4.30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文章图片


勤俭节约闯下的大祸,1973年宜昌化工厂食堂4.30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文章图片


参考资料:武汉出版社 , 徐勇、董美阶主编《食物中毒案例评析》

这张职工晨练的老照片极好的表现了70年代工人的集体群像

一张70年代医务室的老照片
从1973年4月30日起 , 宜昌市某化工厂原本很清闲的医务室莫名其妙地忙碌了起来 , 不断有职工捂着肚子来医务室就医 ,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5月3日 , 搞得医务室的医生护士连五一劳动节都没过安生 。 这些来看诊就医的人普遍都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 由于厂里在4月29日组织全厂职工接种钩体疫苗(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 这种病由动物传播 , 在城市中多在鼠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夏秋季流行 , 所以4月底是打这种疫苗的好时候) , 医务室以为这些人的症状是由于注射钩体疫苗产生的“接种反应” , 于是在5月2日晚20时打电话向宜昌市卫生防疫站报告情况 。

宜昌市卫生防疫站在接到报告后 , 立即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连夜驱车前往该化工厂实施调查 。 经过三天的调查 , 调查小组对全部268名发生症状的化工厂干部和职工以及职工家属(141名男性、127名女性 , 年龄最大的58岁 , 最小的9岁)一一进行了流行病学的身体检查并对他们主诉的发病情况做了笔录 。

这张老照片极好的反映了70年代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全市范围内的钩体疫苗接种情况看 , 调查小组基本排除了疫苗“接种反应”的可能 , 因为除了该化工厂外 , 宜昌市数百个企事业单位的几万名干部职工除了极少的对疫苗出现过敏反应外 , 没有出现如此大面积的集体“接种反应” 。 另外根据这些人的主诉的发病前的行动轨迹 , 发现他们都在4月30日在食堂并食用了一道肉菜——爆炒咸猪肉 。

爆炒咸猪肉
而该厂没有中毒也有个共同特点 , 就是在4月30日那天都没有食用这道菜 。 而这道菜食堂只有4月30日供应过 , 所以几乎可以肯定问题就出在这道菜上 。 如果这种猜测成立的话 , 那这次事件就是一起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 于是 , 调查小组立即要求某化工厂的食堂立即封存食材以备检查 , 同时要求医务室和保卫科配合提取所有出现症状人员以及全体食堂工作人员(采购员、炊事员、营业员 , 部分人员也在中毒人员的行列里)的粪便样本 , 在提取到全部的样本后 , 火速将食材样本、粪便样本以及中毒人员家中尚未吃完的爆炒咸猪肉样本(已经变质)送往防疫站进行实验室检验 。

老照片 70年代的食堂
5月6日 , 实验室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中毒人员和炊事员的粪便样本均检出了沙门氏菌 , 中毒人员粪便中的沙门氏菌明显要比炊事员粪便中的沙门氏菌要高得多 。 虽然由于食堂内已经没有剩余的猪肉食材 , 因此食堂封存的食材中没有检出沙门氏菌 , 但是在中毒人员家中提取的爆炒咸猪肉中检出了沙门氏菌 。 因此基本证实了这次食物中毒事故是食用了含有沙门氏菌的咸猪肉引起的 。
在对食堂炊事员的询问中 , 他们原本支支吾吾地否认 , 但防疫站人员再三询问 , 强调现在已经造成了268人沙门氏菌感染 , 其中有18人症状严重 , 已经送往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 , 至今还有2人因为中毒引起了其他并发症所以仍未脱离生命危险(最后这2人分别抢救了8天和11天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 现在调查掌握的证据表明问题就出在食堂在4月30日做的那道爆炒咸猪肉上 , 如果你们还死扛着不说 , 那就只能换公安局的同志来问你们了 。

老照片 70年代的正在备菜的食堂炊事员

老照片 ,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