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例文4
数千年来 , 我们对宇宙星辰有着很浓烈的兴趣,从古代传说的嫦娥奔月,到如今真正实现载人飞船上天,我们中国人实现了从梦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中国的太空探索早在公元前10世纪,中国人就摸索出了火箭的制作原理。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前。 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对天文现象就已经有很丰富的记载。
我们的古人一直都对天宇、太空有着不凡的憧憬和梦想 。 嫦娥奔月、夸父追日 , 女娲补天的传说 , 敦煌壁画中的高飞入云的神女 , 无数星相学家凝望星辰的感悟笔录 , 都是古人飞天梦想的记录 。
唐朝诗人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 , 欲上青天揽日月”的跃跃欲试 。 宋朝的词人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惴惴不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朗朗太空的好奇、向往和揣测 。 至于说到《西游记》里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 更是把人类飞天的浪漫设想发挥到了极致 。
古代的君主十分重视与崇拜上天 , 认为天象的变化关系国家的兴衰 , 历朝历代都设立了观察天文的部门 , 如“钦天监”“司天台”“太史院”等机构衙署来观察天象变化 , 用来预测吉凶祸福 , 指导农业发展等 。 以至于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十分发达 , 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
这些故事与诗词反映了古人的对于飞行的渴望 。 据史书记载 , 明朝一位叫万户的人对飞天迈出了最初的一步 。 万户其人 , 是明代一位官员 。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 , 自行设计了一个绑有47支火箭的椅子 , 上接大飞鸟形态的风筝 , 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 , 飞上天空 , 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 随后 , 他自己坐了上去 , 让亲随将自己绑实后点燃火箭 。
只听见阵阵轰鸣 , 飞鸟冲上云霄 , 随后万户与他的飞天装置一同化作一团绚丽的火球状烟花 , 在空中渐渐消散 。
万户的这一壮举让他为此献出了生命 , 但他的实验为人类探索太空与认识宇宙作出了重大贡献 。 1970年国际天文联合会为了纪念万户飞天的壮举 , 将月球背面一座大型撞击坑命名为“万户撞击坑” 。
后来到了1970年4月24日 , 随着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 标志着中国人拉开了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
如今的中国 , 有了领先世界之林的超然成就 。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际 , 将我国典籍上的神话传说悉数变为现实 。
今天 , 中国的三位航天员 , 更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天宫空间站 , 为全国学生开启了“天宫课堂”的第三课 , 开启了我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
我们是见证祖国富强的一代 , 太空授课正印证着祖国的富强之路 , 永远祝愿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