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例文1
当航天员们在《天宫课堂》为我们太空授课时 , 你是否了解过他们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他们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 , 但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 。 梦想虽然美丽 , 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 , 那么 , 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 , 而不会成为如今的现实 。
他们的事迹全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梦就动力 , 有动力梦想才能成功;有梦就要坚持 , 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有梦就能出彩 , 只有出彩才算成功 。
梦想不会抛弃我们 ,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抛弃自己 。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 所以 , 尽管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会出现各种磨难 , 必须经受多重考验 , 甚至会让我们难受得哭泣 , 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疼痛 , 但是 , 如果放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 所以 , 就算再苦再痛再累 , 我们一定要坚持 。 因为 , 坚持是通向梦想的最好途径 。
梦想是一枚钥匙 , 它不能打开所有的锁 , 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 。 但有个问题 , 这枚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 , 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 。 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 所以 , 我的朋友 , 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 , 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弃 , 请握紧手中的钥匙 , 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开那把锁!
观后感例文2
上下未形 , 何由考之?冥昭瞢暗 , 谁能极之?冯翼惟像 , 何以识之?
随着屈原的这首《天问》 , 人类 , 就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 。 它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领域 , 上个世纪 , 它仍然是知识的荒原 。 可在如今 , 它已然成为了“三尺讲台” 。
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 由天核心舱中的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太空授课” 。 看完了这仅五十分钟时长的太空授课 , 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 。 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授课 , 更是一种点燃人们对太空探索激情的火种 。 如同普罗米修斯的壮举 , 这堂课给人们对太空的热情带来的星星火种 , 引发的火势却可以燎原 。
“天有多高啊 , 天的外面是什么啊……”这些儿时的问题 , 我在一些科普读物上知道了答案 , 明白了还有太空的存在 。 于是从此 , 便对太空有着丝丝的好奇 。
但是 , 随着不断的成长 , 儿时的好奇心似乎已经被时间长河所磨灭 , 已有多久没想起太空来了呢 。
随着神州飞天 , 心中的好奇终于又被引发了出来 , 直到看了这节太空授课 , 才明白 , 原来心中对太空的向往 , 一直存在 。
生动的课堂如夜中的明灯 , 引我们走近太空 , 帮助我们明晓了知识 , 同时又点发了我对太空的热情 。 那么 , 太阳系之外有什么呢?宇宙还未形成前 , 天地又是什么样子?
不由得 , 对太空充满了好奇 , 想以热情来探索太空 , 探索那么未知的领域 。 仍记得有一首诗中诗人写道 , 宁愿变成一根树根深扎地底 , 也不愿在星空中飘浮 。 我却想说 , 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 , 来满足自己的好奇、愿景 。
【学生必读!《天宫课堂》观后感例文来啦】用热情探索太空 , 探索未知的领域 , 这就是我的感悟 。
观后感例文3
《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结束了 , 应该说 ,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 ,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 , 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
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 , 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 , 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 师者 , 传道授业解惑也 。 但是 , 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 , 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 。
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是否想到有一天 , 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 , 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 而中国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 , 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 , 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 , 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 , 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 然而 , 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 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 。 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 , 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 这次太空授课 , 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 , 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 , 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少一些浮躁 , 多一些用心 , 争当未来的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