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克星竟然是普通的公鸡,公鸡的段位有多高,答案让你想不到

文章图片
【蜈蚣的克星竟然是普通的公鸡,公鸡的段位有多高,答案让你想不到】

文章图片
蜈蚣源起希留利亚纪(志留纪) , 至今仍有两千八百种存活 。 通常蜈蚣是有具毒性的 , 蜈蚣体型可能影响到毒素含量的高低 。 提起毒物蜈蚣 , 民间很多人都对它避之不及 。 那这种毒物有没有克星呢?
答案是有的 , 那这个可以克服蜈蚣毒性的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它并不是多么威猛的动物 , 答案出乎我们的意料 , 蜈蚣的克星居然是公鸡 , 这种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禽类 。
身为五毒之一 , 蜈蚣究竟有哪些厉害之处?公鸡又是如何压制蜈蚣的毒性呢?真不会被毒死吗?蜈蚣对我们而言还有其它价值吗?在毒物高手蜈蚣面前 , 公鸡的段位到底有多高呢?
蜈蚣给普通人 , 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百姓留下的印象 , 多是在阴暗潮湿的角落或泥土中 , 一闪而过的深红色细长身影 。 没错 , 蜈蚣是多足 , 多节的节肢动物 , 而且灵活性极高 。 它们的栖息环境中阴暗潮湿的地方占大多数 , 因此很多生活在南方地区的百姓会经常见到蜈蚣 , 知道蜈蚣不能轻易去招惹 。
要说蜈蚣毒不毒 , 就是普通人也会光靠外表就可以得出这节肢动物有毒的结论 。 蜈蚣的外表就没有温和无害的特征 。 就像人们看到马蜂就知道不能轻易招惹 , 不然就会被它们屁股上的针蛰是一个道理 。
巧合的是 , 蜈蚣攻击猎物的地方也在尾部 。 它的毒腺分布在尾部的毒腺口 , 一旦被咬住 , 毒液就会产生并输入到猎物的体内 , 毒液中含有的毒素会产生麻痹作用 , 使猎物失去反抗能力 。
蜈蚣毒素中的有毒物质包含组胺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两种成分 , 两者的共同点是可以在进入人体后 , 造成人体内部的局部组织水肿和肝脾肿大 。 组胺对血管舒张的作用极大 , 会使中毒的人们产生头晕恶心的不适症状 , 再加上溶血性蛋白质可以使人体的红细胞破裂 , 引出四肢僵直 , 心衰等并发症 。
两种毒素双管齐下 ,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 , 被普通蜈蚣蛰到的人 , 通常会有呕吐发高烧的不适症状出现 。 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了极大的蜈蚣 , 那么被蛰到的后果会更严重 , 四肢抽搐 , 甚至休克的情况都会出现 。 因为蜈蚣是肉食性动物 , 所以它的猎物对象尤其偏爱蜘蛛 , 蟑螂这些昆虫 , 也出现过体形比较大的蜈蚣以老鼠为猎物的例子 。 虽然少见 , 但的确存在着这种情况 。
因此 , 在这种情形下 , 可以压制住蜈蚣毒素的公鸡就显得格外神奇 , 连人都避免不了的毒素攻击 , 却可以被小体型的公鸡克服掉 。 巧合的是 , 当人们被蜈蚣毒到时 , 也会用公鸡的某些液体涂抹在伤处 , 用来疗伤 。
公鸡身上可以用来治疗蜈蚣咬伤处的良药有两处 , 一是公鸡头顶的鸡冠处的血 , 二是公鸡的唾液 。 取二者适量涂抹在伤处 , 都可以治疗蜈蚣的毒素 。 前文提到的溶血性蛋白会造成人体贫血 , 而公鸡血作为热性药物 , 它的功效就有治疗贫血这一点 。 再加上活血通络的效果 , 涂在伤处就可以缓解蜈蚣的大半毒性 。
在《本草再新》中有提到过鸡血和鸡冠血的区别 , 前者是热性无毒的辛味血液 , 后者无毒 , 带有咸味 , 本身性质温和 。 二者都可作为解毒药材 。 那么 , 公鸡的唾液又是怎么解毒的呢?
蜈蚣的毒液经过检验 , PH值呈酸性 , 而公鸡的唾液呈弱碱性 , 而且其唾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氢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毒液的酸性 , 从而起到缓解作用 。
除此之外 , 公鸡本身的构造就是压制蜈蚣的最佳武器 。 一般来说 , 蜈蚣是不可能通过鸡爪来注入它们的毒素的 , 这是因为鸡爪外的粗糙表皮是很难用毒腺口攻破的 。 反过来 , 锐利的鸡爪子倒是可以轻易攻破蜈蚣的坚硬外壳 。 而且 , 即使公鸡被注入了毒素 , 也不会给毒素发挥的机会 , 如果毒素进入了公鸡的血液中 , 也会通过肝脏进行排毒 。
鸡肝是鸡身上可以帮助解毒的重要器官 , 而且蜈蚣的毒液中主要是蛋白质类毒素 , 很容易就可以被消化排解掉 。 排除掉被蜈蚣咬的状况 , 一般情况下 , 蜈蚣可是公鸡最爱吃的食物之一 。 不用担心公鸡会被毒死 , 先不说公鸡的唾液 , 公鸡的鸡嗉囊就是蜈蚣毒素要经过的第一难关 。
推荐阅读
- 占星基础|行星馈赠与酬谢,来自星体的报恩
- 现实中,超能力存在吗?拥有超能力的4个奇人,连科学都无法解释
- 荒漠猫到底是什么?为何会被称为最神秘、最难养的猫科动物?
- 面对精疲力尽的免疫细胞,如何让它“满血复活”?
- 没有“参照物”,我们很难看清这个真实的世界
- 地下水资源南方多还是北方多?事实颠覆想象:北方竟是南方的19倍
- 荡妇羞辱叠加职场性骚扰,爱穿低胸装的李芳凝,让渣男受到惩罚
- 具荷拉案落幕渣男友民事诉讼被判赔偿7800万,网友:迟来的判决!
- 亲家关系再好,有3件事也不能做,做了,你的烦恼就来了
- 与“迷药”三唑仑相关的案例,该当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