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好 , 欢迎来到百科全书 。 今天我们要讲的还是“海” 。
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形成的 。 由于可见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 , 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 , 从红光到紫光 , 波长由长逐渐减小 , 其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 , 最易被水分子所吸收 。 而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 , 遇到纯净的海水时 , 最容易被散射和反射 。 又由于人们的视觉对紫光不敏感 , 往往视而不见 , 而对蓝光比较敏感 。 于是 , 我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出蔚蓝色或深蓝色了 。
大海是盐的“故乡” , 如果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 , 陆地的平均海拔高度可以增加153米 。 不过海水中的盐却来自于陆地 。 每当雨水降到地面 , 便向低处汇集 , 流入江河 , 一部分雨水穿过各种地层渗入地下 , 然后又在其他地段渗出来 , 最后汇入大海 。 水在流动过程中 , 经过各种土壤和岩层 , 分解产生出各种盐类物质 , 这些物质随水带进大海 。 而海洋的形成经历了几十万年 , 因此海水中便含有了大量的盐 。 海水不断蒸发 , 盐的浓度就越来越高 , 因此海水是咸的 。
冬季 , 我国长江(约北纬30°)以北的湖泊都有冰冻现象 。 但是 , 在北纬60°以南的大海上 , 几乎见不到结冰的现象 ,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 海水含盐度很高 , 大约在34.5‰左右 , 这种盐度下海水的冰点大约在-2℃ 。 即使达到-2℃ , 由于表面海水的密度和下层海水的密度不一 , 造成海水对流强烈 , 也不会令海水结冰 。 此外 , 海洋受洋流、波浪、风暴和潮汐的影响很大 , 在温度不太低或者达到冰点的情况下 , 冰晶也很难形成 。 这就是海水不容易结冰的原因 。
在没有风的日子里 , 湖面总是风平浪静 , 但大海却在无风的天气中也会涌起浪花 。 这是因为在茫茫的大海上 , 如果某一处海水被风吹起了波浪 , 那么这里的波浪不仅会在原地波动 , 还会源源不断地向四周的海域传递 。 由于大海宽广辽阔 , 远处无风的地方也就有了浪 。 这种波浪的波长很长 , 即使风停了 , 波浪也不会立即消失 , 而是还会再波动一段时间 。 除此之外 , 海底地质变化(比如海底地震等)也会引起海浪 。
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 。 海水在涨潮时被称为“潮” , 在落潮时则被称为“汐” 。 潮汐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 , 海水在跟随地球自转的同时 , 也受到了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 这种力被称为“引潮力” 。 在新月或满月时 , 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在同一直线上 , 方向一致或相反 , 产生高潮 , 这时的潮汐比较强;而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时 , 月球的引力作用会分解太阳的引力作用 , 这时的潮汐也就会比较小了 。 此外 , 潮汐还会受地理环境、海岸位置、洋流运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
有时海上没有风暴 , 波涛却特别汹涌 , 高达数千米的巨浪会冲上海岸 , 然后退回海中 , 有时巨浪甚至会几进几退 。 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啸 , 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 地震发生后 , 海底的地壳发生断裂 , 有的地方下陷 , 有的地方上升 , 从而引起剧烈的震动 , 并激起巨浪 。 巨浪以非常快的速度穿越海洋 , 当它逼近海岸线时 , 由于海底陡然隆起 , 波底遇到阻碍 , 巨浪被迫停下来 , 浪峰像高耸的水壁那样以雷霆万钧之势冲上陆地 。 强劲的海浪猛烈拍击海堤 , 淹没海岸 , 从而形成海啸 。
【百科全书-地理篇-海洋-海2 简介】每天一个小知识 , 让学习改变自己 , 让积累创造财富 。
推荐阅读
- 地球即将两极反转?地球磁极正在移动,未来或将穿越中国
- 斑马的条纹就像人类的指纹,没有两只有完全一样条纹的斑马
- 张衡地动仪模型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块肉都比那强
-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恐龙长相相近的“新生物”
- “高能电子束轰击地球”的威力有多大?
- 科学家发现大多数双胞胎在孕期一半以上,差异不是很大
- 科学家揭开反物质之谜:早期宇宙可能充当了一个超级对撞机!
- 南极冰层之下,科学家意外发现一个生物世界
- 西蒙之所以能在,一个平凡的年纪里成就非凡之事,究竟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