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上的创作生活
魏 乀曾经半开玩笑地介绍自己是“个体户” , 现在既做画画的创作 , 也同时在在当摄影师、文身师、小朋友的绘画老师 。
▲
热爱画画的魏 乀选择了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肯定没法很稳定 , 需要对自己很了解来保持平衡 , 这个月赚得少 , 那下个月就努力一些……也可以把很多欲望给放下 。 我现在只要能满足日常的吃喝和交通就可以 , 所以真的没什么压力 。 ”
除此之外 , 他们多是闽南人 , 闽南素有重商的传统 , 很多人在创作之余还经营着自己的小店或空间 , 使得他们可以在现实和理想里维持一定的平衡 。
“厦门城市小 , 圈子也很小 , 很容易就能互相认识 。 年轻人有什么想法、想做什么事 , 大家一起帮个忙 , 好像就真的能做成 。 如果是在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 , 会感觉阻力强很多 。 ”
▲
朱岚清买手店里的中古器物
朱岚清是人大新闻摄影系毕业 , 之后一直在做摄影工作 。 几年前她硕士毕业后来到厦门 , 发现朋友们创业、做空间的氛围很浓 , 她也被感染到 。
机缘巧合地 , 本来没有想过在厦门发展的她留了下来 , 又开启了自己的买手店 。 “一方面是兴趣所在;另一方面 , 做自由摄影终归收入不稳定 , 有个副业可以额外增加一些保障 。 ”
【寺庙|5个好友租下鼓浪屿对面一层楼,每天对着海景工作】▲
朱岚清是福建漳州东山岛人 , 距离厦门不远 , 作品也多以闽南家乡风物为主题 , 曾获得“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和“三影堂摄影奖”
小圈子很快给她提供了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暖场的派对上 , 灯光设计、dj也都是由朋友完成的 。 第一批客人 , 也几乎都是熟悉的面孔 。
Peter和邦尼除了分别做陶和写作之外 , 两人还共同经营着一家名叫“散步去”的艺术商店 。 店面不大 , 就在沙坡尾 , 在游客中已然颇有些名气 。
▲
Peter和邦尼各有自己的创作领域 , 并一起经营了一家艺术商店
“散步去”由邦尼自己的工作室演变而来 。 四年前 , 邦尼开始在自己的工作室做一些小型的分享、读书、展览等活动 , 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散步去” 。 “散步去”延续了原先的活动传统 , 同时也有一些艺术家作品的寄售 。
▲
“散步去”时常有小型的展览和活动
或许是受到他们的影响 , 厦门这几年又陆续有艺术商店开出 。 “其实艺术商店并不好做 , 现在大约也就是维持一个收支平衡的状态 , 我们也会因为疫情的影响有些焦虑……但能够在厦门多一些同行 , 我觉得还是好事 。 ”
这种“附近”的感觉 , 使得彼此之间的影响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 海祥大厦五层共用一个洗手间 , 每天Peter都会穿过bathroom的展厅 , 那些中古、中世纪现代风格的陶器 , 对他做陶也是一种启发 。
▲
海祥大厦距离海非常近
厦门曾经是一个小岛 , 在填海造陆之后 , 厦门岛仍然是商业文化活动最密集的中心城区 。 这个被称为“岛内”的区域 , 面积仅仅158平方公里 。 即使算上“岛外” , 交通仍然非常方便 。
这里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大城市里的通勤烦恼 , Peter和邦尼住在岛外稍远的距离 , 坐地铁过来也不过半个小时有余 。 卜佳新住得近些 , 十分钟就能到 。
卜佳新是湖南长沙人 , 是1995年出生的年轻设计师 。 在毕业后 , 他去过上海短暂居留 , 感受过上海的压力 , 之后又因为换工作来到厦门 , 从此在厦门待了下来 。
▲
卜佳新作品 , 今年入围了Wallpaper“设计新星” 。 图|朱天轩
留下来最重要的理由是人 。 来厦门之后 , 他很快认识了现在的这些朋友 。 大家有共识、互相关照 , 性格投契 。 他和魏 乀关系很好 , 尤其喜欢去到魏 乀在山上的居所 , 静静地待一会儿 。
▲
大家在中秋节 , 按照闽南人的习俗“博饼”
▲
魏 乀用灯笼画了个“月亮”
虽然是不同的文化环境 , 但是对他来说没有“适应”的问题 。 而且他很喜欢海、沙滩和这里温暖合宜的气候 。 住在这里 , 他似乎不再对北京上海有更多的向往 。
Peter情况也类似 , 他毕业后在国外工作了两年 , 两年里绕着地球跑了大半圈 , 最后回到厦门来 。 一开始只是因为家人在厦门 , 但慢慢地感觉“认识了一些人 , 又喜欢岛屿的感觉 , 慢慢地感觉再也走不掉了 。 ”
推荐阅读
- 寺庙|让徐霞客三次游览都意犹未尽的雁荡山,究竟有着何种魔力
- 悬空寺|世界上最危险房子,摇摇欲坠却1500年屹立不倒,中国人建造的奇迹
- 琅勃拉邦|琅勃拉邦旅游必做的 10 件事 [完美一日行程]
- 泸州|泸州这座两百多年的老建筑,与皇宫有关,就在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
- 商人|宋代私人旅馆如何经营?顾客至上,服务周到
- 五台山|五台山年轻女僧越来越多,看似异常亲切?资深导游:不要轻易靠近
- 寺庙|缅甸小镇举办一年一度佛会,山上人山人海,热闹不已
- 上海市|上海这座低调的寺,曾是江南三大名寺之一,每年除夕敲钟108下
- 寺庙|辽宁“清贫”寺庙,门前写着“清修道场,谢绝旅游”,定时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