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与29岁寡妇私奔至深山隐居50年,峭壁凿出6208级“爱情天梯”( 二 )


两人的相处 , 遭到村民们的流言蜚语 , 都反对他们在一起 , 年龄相差10岁 , 并且她还带着4个娃 。 连刘国江的父亲都数落他 , 你是19岁的小伙子 , 要娶29岁的婆娘 , 你打错了算盘!
徐朝清的前婆婆 , 也过来训斥她:勾引别的男人!周围世俗的眼光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 徐朝清叫刘国江不要过来找她 , 怕对他影响不好!
徐朝清欲言又止、欲拒还迎 , 关闭了房门 , 刘国江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 。

彻夜难眠 ,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 , 刘国江鼓足勇气叩响了徐朝清的家门 , 她面容清秀的脸上露出羞涩之情 , 刘国江一把抓住她的双手:我们去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生活 , 让我来好好照顾你 , “这是表白吗”?徐朝清心里在默念!
这是刘国江对她的承诺 , 需要一生一世来兑现 。
他们一夜之间在村庄里“消失”了 , 他们带着孩子们来到重庆江津区中山镇的那片深山老林之中 , 那夜跌跌撞撞 , 爬山涉水 , 来到海拔1500m的半山坡上 , 这里空气清新 , 山清水秀 , 与世隔绝 , 像极了世外桃源 。
第二天大早 , 迎来大太阳 , 预示着他们迎来新生 。 他们住在半山坡上的破草屋里 , 从此 , 和刘国江、徐朝清相伴的 , 没有闲言碎语 , 只有孩子及蓝天白云、大山荒坡、古树野猴 。
带去的粮食很快吃完了 , 为了生存 , 刘国江去河里捕鱼 , 去山上摘野果子、野菜吃 , 一家人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
他们在山林里摘野核桃、野枣 , 把木浆树叶摘下晒干 , 磨成面粉 , 以备荒饥 。 一天 , 刘国江在树上发现了一个蜂窝 , 他受了启发 , 开始自己养蜜蜂 , 酿蜂蜜卖钱 , 一直到现在 。
刘国江不会说对妻子的甜言蜜语 , 只用实践行动来证明对妻子徐朝清的爱 。 没有田地、菜地 , 自己去开垦 , 没有房子住 , 自己动手烧瓦制土屋 , 自己动手 , 丰衣足食 , 在刘国江与徐朝清辛苦打造之下 , 这里犹如世外桃源 , 没有外界的闲言碎语 , 有的是野兽的咆哮声 。
【小伙与29岁寡妇私奔至深山隐居50年,峭壁凿出6208级“爱情天梯”】一到晚上 , 可以清晰地听到山谷里传来阵阵咆哮声 , 吓得孩子们不敢睡觉直往母亲怀中躲 。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 , 刘国江尽全力改善周围的环境 。
一天 , 一场大雨将他们所住的茅草屋冲走 , 他们只能临时居住在山中的岩洞中 。 看着外面风雨交加 , 徐朝清紧紧地靠着丈夫说道:“我想要间瓦房” 。

丈夫刘国江没有说话 , 第二天一大早跑到2公里外挑来泥巴 , 搬来石头砌窑烧制成瓦 , 经过一两年的时间 , 山坡上多了几间瓦房 。 搬进新房那刻 , 徐朝清开心地像个孩子 , 满眼崇拜的眼神看着丈夫 。
他们也不是完全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 因为要送他们的小孩下山去读书 , 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 , 刘国江夫妇也深知这道理 。
走在崎岖不平、杂草丛生的山路中 , 随时都有滑倒、坠入万丈深渊的危险 , 为了妻子及孩子们下山的安全 , 刘国江又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凿壁开路 , 这犹如愚公移山 。 但凭借他的韧劲 , 对爱人的执着 , 年复一年的坚持 , 最终完成石梯路 。

每到农闲 , 刘国江大清早出门 , 带着一些干粮、一把铁钎榔头 , 一块擦汗的毛巾 , 先在顽石上打洞 , 然后站上去 , 在绝壁上用泥土、木头或石板筑阶梯 。 饿了 , 啃几个洋芋;渴了 , 喝几口山泉 。
由于条件恶劣 , 纯手工打造 , 施工进度非常缓慢 , 但刘国江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的坚持 , 坚持了将近半个世纪 , 终于凿出6208级石梯 , 被称为“爱情天梯” , 刘国江用行动证明对妻子的爱 。

“我心疼 , 可他总是说 , 路修好了 , 我出山就方便了 。 其实 , 我一辈子也没出山几次 。 ”摸着老伴手上的老茧 , 徐朝清很心疼 , 眼睛里有了泪水 。
“我还能动!”刘国江伸手为老伴擦去眼泪 。 两人旁若无人地互相心疼着 , 沉浸在他们的二人世界里 , 似乎忘了有外人在场 。
就这样 , 他们在深山老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 夫妻俩相濡以沫几十年 , 徐朝清称丈夫为“小伙子” , 刘国江称妻子为“老妈子” , 现在的刘国江已不是当年的“小伙子” , 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

直到2001年 , 他们才走出大山 , 他们的故事才被大家熟知 。 那年秋天 , 几个登山探险者来到这片山区 , 荒无人烟 , 却看到由下而上、错落有致的石梯 , 他们感到好奇 , 决定爬上去看看 。 他们顺着石梯爬上去 , 不知爬了多少级台阶 , 气喘吁吁地爬到顶端 , 眼前一幕让他们惊呆了 , 这里有几间瓦房 , 还有一些家禽 , 屋内走出一对上了年纪、穿着蓝布衫的老夫妻 , 探险者吓得连连后退 , 以为是遇到“野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