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来源:ESA/Webb、NASA、CSA、L. Armus、A. Evans
【韦伯望远镜拍下了距地球2.7亿光年外两星系碰撞的新图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拍下了距地球2.7亿光年外两星系碰撞、合并的新图像 。 据美国科技媒体CNET 10月27日报道 , 碰撞的两个星系分别为IC 1623A和IC 1623B , 位于鲸鱼座 , 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 科学家推测 , 两个星系碰撞可能会产生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 其引力足以扭曲我们目前已知的宇宙结构 。 两个IC 1623星系的碰撞和合并也催生了大量新恒星 , 这种现象被称为“星暴”(starburst) 。 欧洲航天局(ESA)表示 , IC 1623碰撞产生的星暴正在以比银河系快20倍的速度催生恒星 。 此前 , 哈勃望远镜也曾拍到过IC 1623 , 但由于光学望远镜难以穿透其周遭分布着的宇宙气体和宇宙尘 , 因此照片质量无法满足科学家的研究需求 , 星系碰撞的核心区域只能“留给想象” 。 而韦伯望远镜作为红外望远镜 , 可以在红外波段对太空进行观测 , 穿透“帷幕” , 清晰地拍摄深空 , 将完整而令人着迷的图像展示给人类 。 欧洲航天局表示:“超强的红外灵敏度和分辨率使得韦伯望远镜可以穿透尘埃 , 利用MIRI相机和NIRCam相机拍下并生成IC 1623星系碰撞的壮观场面” 。 另外 , 韦伯望远镜拍摄的图像都有一个显著特点 , 那就是在其中可见闪耀的“八芒星” 。 “八芒星”是一种“衍射尖峰”(diffraction spike) , 这是明亮的星光与望远镜镜片之间作用产生的光学现象 。 CNET指出 , 韦伯望远镜的终极目标并非回答我们人类关于宇宙的所有疑问 , 而是对那些人类从未设想过的问题作出解答 。
推荐阅读
- 韦伯望远镜拍下距地球2.7亿光年外两星系碰撞新图像!
- 全球变暖,冰盖融化,地球自转会减速还是加速?
- 外星天体,充气其间,能否存岩?
- 中红外波段下的新细节,韦伯望远镜带来IC 5332星系新图像
- 大气微粒和空气中的分子,相对论效应下它们的质量能有多小
- 科学家警告:韦伯望远镜数据可能被错误诠释
- 相隔160万公里,韦伯望远镜拍摄的火星,超出以往认知
- 韦伯望远镜看到极古老星系 挑战宇宙起源学说
- 干细胞一周资讯(07.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