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错了?中外联合新发现挑战了万有引力定律】

文章图片
稿源:手机中国
物理学家费曼在解说基础物理学曾说 , 要理解组成这个“世界”的这些运动事物的复杂组合 , 我们可以将其想象为天神们下的一盘巨大的象棋 , 而人类是这局棋的观众 。
观众如果看比赛的时间够长 , 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则 , 也就是基础物理学 。 不过 , 人类的智慧终究有限 , 所以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搞清所有的规则 。 这就意味着 , 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天才所创立的学说并不一定完全准确 。
10月30日消息 , 近日 , 一个由来自德国波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
他们在分析某些星团时发现 , 疏散星团前尾巴的恒星总比后尾巴的恒星多 , 这挑战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相反 , 这种结果则与另一种引力理论预测相一致 , 如果该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 , 那么对天体物理学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
锯了解 , 疏散星团是指由数百颗至上千颗由较弱引力联系的恒星所组成的天体 , 其在崩解过程中会丢失一些恒星 , 从而形成两个所谓的“潮汐尾” , 一个在星团后面 , 另一个在星团的头部 。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两条尾巴上的恒星数量通常差不多 , 而新发现表明 , 前尾巴的恒星数量总比后尾巴多 。
这让人费解 , 难道牛顿错了?有声音认为 , 此时应该修正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不过 , 研究科学需要严谨 。 目前 , 科学家正在尝试寻找新的数学方法 , 以实现更精确地模拟 , 从而找到新的证据作为支撑 。
推荐阅读
- 浩瀚宇宙中第1颗恒星是如何产生的呢?
- 担心星际迷路?一个新方法帮你找到回家的路,真的很好
- NASA发布韦伯中红外拍摄的创生之柱,为何与之前发布的不一样?
- 你死我活的沧龙之争!
- 这些过程是什么变化?
- 对地球科学一无所知是怎样的体验?
- 恒星核聚变到铁元素就停止了,比铁更重的元素是如何产生的?
- 那些与地球相距百万光年的恒星,我们怎么确定它有多远?这样算
- 第三类超新星来了,六大指标来帮忙,揭秘蟹状星云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