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南蛮不蛮:这座埋没了4000年的江南古城或许颠覆你的认知( 三 )


石家河文化玉器大部分是在石家河文化晚期发现的 。 这些玉器琳琅满目、种类繁多 , 主要有琮一类的祭器 , 龙、凤一类想象类礼器和鸟、鹰、龙、蝉等动物造型 。 其文化风格明显是流承于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卯文化 。 但玉器本身却多为本地加工 。

石家河人生活场景复原图
石家河古城内的手工业作坊 , 不像陶寺古城那样 , 分布在某一个地区 , 而是犹如良渚古城那样的布局 , 分布于古城内外不同的区域位置 。
到公元前2000年时 , 石家河古城废弃 。 原来邓家湾遗址在石家河文化晚期变成了墓葬区 。 2015年11月考古人员在此处发掘发现了9座瓮棺葬 , 其中5座有数量不同的玉礼器随葬 , 共发现玉佩、玉如意、连体双人头像、鬼脸座双头鹰等各类玉礼器240余件 。 这些玉礼器造型别致、生动逼真 , 其精美绝伦、鬼斧神工的制作工艺 , 让专家们赞不绝口 。
石家河文化晚期玉器的制作工艺和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流域的良渚文化 , 以及几乎同时代的齐家文化 , 并立成为史前中国玉器加工工艺的四座高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