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5亿人的病毒,3000年来人类束手无策,却被乡村医生终结( 二 )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 , 贪婪的科尔特斯想到了一件可怕的武器——天花 。
当时天花在欧洲大陆很常见 , 科尔特斯的士兵中就有一人感染 , 他直接让这名士兵向阿兹特克人诈降 , 而后这种病毒便迅速在人群中高速传染开来 。
由于美洲此前从未有过天花 , 所以他们对此毫无防备和抗性 , 几乎是成片成片地倒下 , 在短短半年之内 , 整个阿兹特克帝国1500万人口竟然因为天花而锐减到300万人 , 战斗力几乎完全丧失 。
这个庞大的帝国就这样因为致命的天花帝国而走上了穷途末路 , 而冒险者科尔特斯则因此创下了所谓的“以600人战胜1500万人”的战绩 , 从而攫取了美洲大陆的巨额财富并把这里变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 在回到国内以后就被加封为了“新西班牙总督将军 。 ”
一个感染者灭掉了一个国家 , 由此可见天花之极其可怕 。

而在漫长的医学进步过程中 , 人类也在千方百计寻找对抗天花的手段 , 在将这种病毒彻底击败之前 , 我们一直采取的都是“种痘法 。 ”
在古老的中国 , 对天花的防治从东晋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 , 东晋医师葛洪《肘
后备急方》里 , 最早记录了天花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式 。
而到了后来 , 在唐朝王熹的《外台秘要》和宋朝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都作出了进一步研究 , 但是在治疗方法上仍然没有太大进步 , 还是采用最早葛洪的“内服外敷法 。 ”
经过此后漫长的发展 , 民间才有人研究出了那个时代最为先进的“种痘 。 “这种方法就是将轻度天花患者的痘痂或痘浆接种给健康儿童 , 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 , 是中国人传统所说的“以毒攻毒 。 ”
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封建落后 , 所以这种很有效的方法完全没有得到推广 , 许多人宁可用偏门杂学也不肯种痘 。

而随着时间来到了清朝 , 或许是因为大清的皇家宗室被天花这种传染病搞得不甚头痛 , 而且连皇帝都难逃厄运 , 所以在康熙一脸麻子地上位后 , 他对这种病有着巨大的心理阴影 , 所以决心彻底将它从自己的国家根除 。
于是他开始大力推行民间种痘 , 就和今天的打疫苗一样 , 全民开种 , 在这种情况下 , 皇宫大内的太医甚至整理编纂出了《种痘全书》 , 这本书是大清政府官方承认的权威书籍 , 总结了当时所有种痘方法 , 其水平领先世界 。
在1706年 , 也就是康熙四十五年 , 一位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游历 , 当时的欧洲仍然深为天花所害 , 但他们却还是没有有效的防治手段 , 而这位传教士在京城领略到了种痘技术以后大为震惊 , 立即带着不少金银珠宝跑去贿赂了一位太医院的太医 , 从而拿到了种痘的方法并将其传回自己国内 。
从此以后 , 欧亚各国都先后派人来到中国学习种痘技术 , 其中一部分学者在回到本国后 , 根据实际情况还对这种技术做出了一系列修改和完善 , 到了不久之后 , 在全体种痘的病人当中 , 死亡率已经降低到了仅2% 。

截止这个时候 , 人类在漫长的和天花斗争的过程中 , 已经开始占据了些上风 ,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护人员们的努力 , 染上天花的人们终于不再只能听天由命地等死 , 而是可以与其抗争 。
然而这还不够 , 毕竟对于一种疾病来说 , 只要还存在致死的可能 , 那么它就是相当危险的 , 毕竟谁知道那个不幸死掉的人会不会是自己呢?
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一种更加安全的方式来保护安全 。
而到了1749年 , 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伯克利小镇上 , 一个初生的婴儿呱呱坠地 , 父母对这个小男孩的降临感到十分欣喜 , 他的家庭并不高贵而很普通 , 但在未来的无数年当中 , 将会有千千万万人同样感恩于他降临到这个世界 , 直至今天 。
爱德华·詹纳 , 这就是那个婴儿的名字 , 他和其他同龄人一样 , 平安而平静地长大、读书 , 在课业以外 , 詹纳对科学、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父母很支持他的爱好 。

成年以后的詹纳又去大城市进修了一段时间 , 1773 年 , 琴纳回到家乡伯克利开了一家私人诊所 , 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年轻医生 。
后来的好些年里 , 詹纳在小镇上安逸地生活和工作着 , 帮助别人远离疾病的困扰 , 当时的欧洲仍然天花盛行 , 所以在偶然的一天 , 詹纳和一位患者聊起了此事 , 那患者是一位当地农场中负责挤奶的女工 , 她表示自己曾得过牛痘 , 所以不会感染天花 。
詹纳觉得十分惊奇 , 问她何出此言 , 女工表示农场中所有和自己一样感染过牛痘的人都是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