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空间站旅行指南


收藏!空间站旅行指南


文章图片


收藏!空间站旅行指南


文章图片


收藏!空间站旅行指南


文章图片


收藏!空间站旅行指南


文章图片


收藏!空间站旅行指南


文章图片




随着梦天实验舱顺利转位对接 , 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 从此 , 中国稳坐航天强国的位次 , 实现了全天候太空驻留 。
尽管政治作祟 , 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学界、媒体对这一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 更有不少国家早已启动与中国空间站合作的前期工作 。
随后的一段时日里 , 中国空间站或将接替国际空间站 , 成为全人类在宇宙中唯一有人值守的基地 。
而刚刚建成的中国空间站还预留了扩展能力 , 这就意味着当前构型仅是一期工程 , 不论扩容拼装 , 抑或再度升级 , 空间科学探索的新平台已然搭建起来 , 人们能以更快更好的方式走向宇宙 。
那么 , 可以旅游吗?答案是肯定的 , 太空旅游并非新鲜概念 , 中国空间站或未来更强大的空间站 , 完全有能力接纳游客 。 以下整理一份空间站旅行指南 , 简要介绍空间站基本结构和要素 , 值得收藏 , 或许有一天能够用得上 。

▲中国空间站(效果图)
核心舱/服务舱顾名思义 , 核心舱就是空间站的核心 。 身处太空 , 首要任务是存活 , 核心舱功能最全面 , 可以为航天员生活起居提供保障 。 正因如此 , 核心舱一般是空间站最先升空的舱段之一 。
核心舱作为首个落脚点 , 肩负指挥中心的重要职责 。 诸如前苏联“礼炮”系列的早期空间站 , 又诸如中国“天宫二号”等验证阶段的空间实验室 , 这些单舱构型是核心舱原初的模型 , 不论今后空间站扩建得多大 , 核心舱都是中枢 。 天和核心舱 , 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指挥中心 。
在国际空间站 , 核心舱也被称为服务舱 , 比如星辰号服务舱(Zvezda)是整个国际空间站的枢纽 。 核心舱一般设置大量生活设施 , 可谓一应俱全 , 囊括了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等各类区域 。 航天员可在核心舱操控飞行、联络地面、沟通工作 , 或利用部分科学载荷开展研究 。
“厨房”区域 , 设有冰箱、餐食加热装置、饮用水处理系统 。
“卧室”区域 , 设有可供单人睡觉的小隔间 , 床铺配备固定身体的绑带 , 以防在微重力环境下睡觉时飘走 。
“卫生间”区域 , 设有吸污能力极强的真空集便设备 , 还可以通过特有的“干洗”方式完成简单洗浴 。
“客厅”区域还具备运动和休闲功能 , 比如通过类似动感单车的器械减缓肌肉流失 , 也可以看电视、玩手机 。

▲天和核心舱内部
节点舱/对接舱/气闸舱随着技术进步 , 空间站从早期的单舱构型逐渐发展为积木一样的组合式构型 , 一方面可以改善航天员居住条件 , 让他们平均长达半年的太空生活尽可能舒适些 , 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实验板块 , 满足科研需要 。
于是 , 其他舱段随之升空 , 并完成与核心舱的对接 。 不过 , 核心舱最多也只有两处对接口 , 如果各舱段都首尾相接 , 那么空间站将越接越长 , 形如一列火车 。 这一构型过于简单粗暴 , 也很不经济 。 既然需要类似积木的结构 , 就应配备满足多向组合条件的接驳装置 , 节点舱应运而生 。
一般情况下 , 节点舱也称为对接舱、加压对接适配舱 , 好比从电源引出的插线板 , 让其他舱段分别对接在径向、轴向对接 , 其作用同家居住宅中的走廊相仿 。
有时 , 节点舱并非完全独立的舱段 , 而是各舱段中的一个分舱 , 与主体舱段同时发射升空 。 在寸土寸金的空间站 , 节点舱除了对接 , 往往还有气闸的作用 , 因此部分节点舱也叫气闸舱 。
气闸舱是出舱行走必要的过渡舱段 。 航天员出舱操作时 , 着航天服在气闸舱等候 , 气闸舱与主体舱段隔离后释压 , 随即开门出舱 。 进舱时亦然 , 待气闸舱充气加压之后 , 方可褪去航天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