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被称为“洁癖小偷”的浣熊,智商还进化了】

文章图片
提起小浣熊我们肯定能想到小浣熊干脆面 , 肯定觉得这种动物很可爱 , 当然干脆面也很好吃 。 其实浣熊的原始栖息地在美洲 , 它们长着一对小巧圆滑的耳朵 , 身上被黑色和棕色的皮毛所包裹 , 一条黑白相间的大尾巴 , 眼睛周围黑色“蒙面眼罩”状毛皮更是让它特点鲜明 。
尽管如今许多动物的自然栖息地遭到了破坏 , 但在美洲的很多地区几乎到处都能看到浣熊 , 不论是森林、沼泽、草原 , 甚至乡村和城市的居民区里 , 这得益于它们顽强的适应力 。 浣熊的食物来源很广泛 , 基本上会吃掉任何可以塞进嘴里的东西 。 虽然浣熊吃肉 , 但是就食性来说它们更偏于杂食性 。 在野外 , 浣熊喜欢在水中大量捕食 , 这些夜间觅食者会用闪电般的爪子抓住小龙虾、青蛙和其他水生生物 。 除此以外 , 它还会吃鸟类、鸟蛋、昆虫、水果、坚果和植物种子 。
一些在人类居住区觅食的浣熊 , 在白天会撤退到废弃建筑物或树林里睡觉 , 到了夜晚这些蒙着面的小家伙就会进入人类居住区 , 寻找一切可能吃到的食物 。 但它们很少对人类的家畜存在威胁 , 不过有时会袭击体型较小的犬类 。 于是 , 在几个世纪以来 , 这些蒙着面的浣熊在美洲一直被视为“不法分子” , 并时常以土匪、小偷和骗子的人物形象出现在萤幕中 。 但是 , 它们著名的黑色面具 , 可不仅是让它们看起来像可爱的不法分子 , 而且还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 。 “黑色面具”有助于浣熊的视力 。 黑色皮毛的工作原理类似于运动员在其眼睛下佩戴的黑色贴纸:深色可以吸收入射光 , 减少眩光 , 否则眩光会反射到眼睛中阻碍视力 。 在夜晚 , 浣熊最活跃的时候 , 周围的光线更少 , 黑色面具可以帮助它们更容易察觉到物体之间的对比 , 这对在黑暗中看到东西至关重要 。
浣熊不但以“不法分子”的身份而知名 , 它们的另一个生活习惯也让人印象深刻——“洁癖” 。 浣熊的“浣”字本身就带有洗的意思 , 这跟它们自身带有的洁癖属性很符合 。 因为人们发现 , 无论浣熊拿什么东西 , 只要身边有水 , 它都会在水里洗一洗 , 即使有时水看上去更脏 。 其实 , 这是因为与大多数陆地哺乳动物靠视觉、听觉或嗅觉来捕猎不同 , 浣熊更信赖自己的触觉 。 它们的前爪非常灵巧 , 触觉感受器的数量大约是后爪的四倍 , 而且其大小和人类手脚的比例差不多 。 这使得它们能够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辨别不同的物体 , 这在夜间觅食时至关重要 。 浣熊可以在水中“冲洗”东西来增强自己的触觉感受 。 而这种行为在人类看来 , 就像是在清洗食物 , 但它们真正做的是润湿爪子来刺激神经末梢 。
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 , 浣熊是现存最好奇、最聪明的动物之一 。 大家都知道乌鸦喝水的实验吧 , 在固定的器皿中倒入少量水 , 在器皿附近放上石块 , 乌鸦最终能利用石块喝到水 , 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也可以做到 , 浣熊同样如此 。 近年来 , 科学家们发现浣熊非常聪明 , 而且还在不断地适应和进化它们的智力 。 在哺乳动物的智商等级中 , 浣熊比猫高 , 比猴子略低 。 根据加拿大的几项经验研究 , 人们发现浣熊倾向于利用环境来提高自己的智力 。 为了防止浣熊在城市里翻垃圾桶 , 加拿大开发了一系列的垃圾桶盖 , 但是随着每一轮的垃圾桶盖升级 , 浣熊总是能设法弄明白新的装置 , 并最终打开垃圾桶 。
研究人员认为 , 随着人类城市化的发展 , 浣熊也跟着进化了 , 并且能够从新的经验中学习和存储信息 。 而且浣熊已经被证明有被驯养的能力 , 这对普通动物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它们不仅能被驯养 , 还能学会一般人类幼童所拥有的技能 。 据介绍有一只浣熊不仅学会了如何骑自行车、拍手、跳舞 , 还学会了有目的性的摇铃铛 。
推荐阅读
- 趣味十足造型逼真、机动性可玩性都很强:木星黎明捍卫者发射器
- 费米悖论的探究:为什么其他星球不存在生物?
- AbMole科研-Celastrol通过靶向过氧化物酶和HO-1诱导活化的造血干细胞铁死亡
- “三星天堂”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