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城市随笔|一路向南,且看南滨起风景

一路向南|城市随笔|一路向南,且看南滨起风景

文章图片

一路向南|城市随笔|一路向南,且看南滨起风景

文章图片

一路向南|城市随笔|一路向南,且看南滨起风景

文章图片

一路向南|城市随笔|一路向南,且看南滨起风景

文章图片


1891年 , 重庆开埠 。
当时清政府县衙、军事等权力中心均在渝中半岛 。 为了避免洋人进入政治中心 , 清政府规定各国有关使馆、其他机构和人员等只能在南岸上至海棠溪 , 下至弹子石王家沱一带居住生活 。 从龙门浩到弹子石的十里长岸 , 是南岸天然的港湾和码头 。 美、英、法、德、意、日等各国均在沿线设使馆、划租界、开洋行、办工厂、造别墅 。 近代重庆和世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碰撞 , 从长江以南的南岸开始 。 沧海桑田 , 斗转星移 。 上个世纪的十里繁华渐渐衰败荒废 , 像个迟暮的美人 。 山中的杂草爬满了青砖黑瓦 , 江水卷走曾经的笙歌鼎沸 , 徒留下岸边泥沙重重 。 1997年 , 重庆直辖 , 南岸区政府第一次提出沿江修建南滨路 。 2002年 , 南滨路一期完工通车 , 从宏声路到海棠溪 , 南滨路成了著名的“餐饮一条街” , 随后的定位发展中 , 它被称为“重庆的维多利亚港” , 又进阶为可以与上海外滩齐名的 “重庆外滩” 。

这是南滨路第二次闪耀夺目地站在世人的眼中 。 后来 , 南滨路几经翻修与重建 , 珊瑚水岸、海棠晓月、阳光壹佰、武夷滨江等楼盘一栋栋拔地而起 。 但南滨路始终不温不火 , 似乎总与理想中的锦绣繁华擦肩而过 。 巴滨路沿河数里的绿植和沙滩 , 成了老百姓阖家出游的新宠;北滨路的风情街与个性小店 , 聚集了当下时尚的年轻人 。 从南岸眺望渝中 , 棱角锋利的大剧院流光溢彩 , 朝天门来福士灯火通明, 霓虹的灯光把江水也染得五光十色 。 许多人告别了南岸 , 去了摩肩接踵的江北 , 视野宽阔的渝北 , 缙云山下的北碚 。 南滨路在静静思考 , 我们有什么?我们有什么?有太多太多 。 时间穿过了历史的裙摆 , 留下了光影 。 大禹治水留下的弹子石传说 , 绝壁上的“涂山”石刻 , 曾在米市街办学授课的武昌中华大学 , 大佛寺与明玉珍的大夏王朝 , 还有慈云寺的钟声 , 一声一声撞出了岁月的痕迹 , 仍然是那么浑厚绵久 。 而南滨路仍旧沉默着 , 江南江北 , 日夜东逝 , 泾渭分明 。 它在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 。
2018年 , 重庆正式发布全新规划 。 其中 , 渝中、南岸、江北 , 又被称为“两江四岸核心区城市” 。 而渝中半岛、江北嘴、弹子石 , 共同构成了两江四岸核心中的核心 , 也就有了后来的“长嘉汇大景区” 。 风暴的中心 , 南滨路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机会 。 它重生了 , 带着沧桑与历史底蕴醒来 , 就像一位昏睡了百年的老人 , 抖落身上的尘埃与腐叶 , 抹掉那些不合时宜的色彩 。 它左手握着历史的点滴 , 右手擎着时代的脉搏 , 守旧与创新 , 过去与未来 , 在晨光中流动 。 一路向南 , 铜元道、黄桷渡、开埠遗址公园、龙门浩老街、呼归石、下浩里、故宫南迁博物馆、挺进报旧址、千佛寺、大佛寺……我们有大禹治水的坚韧 , 有余阶的觉林晓钟敲响对南岸的钟爱 , 有三毛的故里情深 , 还有挺进者陈然的巍然不屈 。 我们有吴景娅扎根南岸 , 描写出的磅礴大气佳作, 有张川耀对下浩最深的乡愁记忆 , 更有曾在龙门浩小学就读过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南岸的殷殷祝福 。
重庆长嘉外滩效果图上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 , 名人与大家的云集、荟萃 , 城市更新的发展机遇 , 让南滨路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延伸 。 过江索道打卡带来了人气 , 也带来了下浩的发展 , 而国瑞阳光地产集团投建的项目“龙门里”在这里 , 等待了整整三年 。 它如今动工了 , 带着惊艳而来 , 带着对南岸的馈赠而来 。 它的出现 , 将承载无数人的记忆 , 让“龙门浩月”再成新景 。 而在最南边 , 该集团全新巨著重庆长嘉外滩正式开工 , 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南滨路助力 , 让我们看到了两江四岸正在乘风破浪地前进 。 风声飒飒 , 江河不息 , 南山上香樟郁郁葱葱 。 南滨路正在缔造崭新的传奇 。 未来 , 我们站在港口 , 遥望对岸 , 共建双赢 。 一路向南 , 且看南滨起风景 , 风光更妙 , 必将开创一番新天地 。 作者简介:李秀玲 , 南岸区作协副秘书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