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绍兴
数年前的暑假的最后一周 , 陪儿子游了浙江几地 。
原本只计划绍兴一日游 , 却没想到竟在那里流连了三天 。 三天里感慨颇多 , 静心归纳 , 绍兴有四多 。
首先是名人古迹多 。虽然绍兴并不大 , 但绝对称得上是历史名城 。
绍兴又称会稽、山阴 , 这都和大禹有关 。 史载 , 大禹治水成功后便在绍兴境内的茅山会集诸侯计功 , 死后葬在了矛山 , 因此后世就把茅山改名为“会稽” , 即会计 , 包含论功行赏的意思 , 这便是会稽名称的由来 。 而绍兴地区又在会稽山下 , 因此又称山阴 。
绍兴还有个别称 , 即越州 , 这便和越国有关了 。
早在公元前490年 , 于越民族便以会稽为都建立了越国 。
春秋末年 , 越王勾践先是兵败会稽山 , 被迫赴吴国为奴 。 三年后 , 他骗得吴王夫差信任得以回国 , 卧薪尝胆20年 , 终于一雪前耻 , 灭了吴国 , 将越国疆域由浙江一带拓展到了江淮地区 , 更牛的是竟然把首都自绍兴迁到了今天的山东青岛 。
而绍兴这个名字 , 则源自宋高宗赵构 。 这位杀害岳飞的主谋 , 却也是位名副其实的中兴之帝 , 他在建炎五年改元绍兴 , 升越州为绍兴府 。 于是 , 绍兴这个名字诞生了 , 并沿用至今 。
作为历史名城 , 绍兴人文荟萃 , 远古中古且不说 , 仅清朝一代 , 绍兴就出进士636人 , 举人2361人 。
境内古迹有大禹陵、越王城、越王大墓、王阳明墓、徐文长墓、书圣故里、沈园、兰亭、墨池等 。 名人故居更多 , 诸如周恩来故居 , 鲁迅故里 , 蔡元培故居 , 秋瑾故居 , 徐锡麟故居 , 王羲之故居 , 范文澜故居 , 徐文长的青藤书屋……而陆游、王冕、王守仁、陈洪绶、陶成章、马寅初 , 钱三强 , 竺可桢都是绍兴人 , 朱自清的祖籍也是绍兴 。
兰亭
其次绍兴师爷多 。绍兴师爷是封建官署中对绍兴籍幕僚的专称 , 始于两汉以前 , 盛于明、清 , 没落于辛亥革命之后 。 “师爷”其实是主政官员的雇用人员 , 只有聘请书 , 没有委任状 , 不是政府的公务员 , 不占编制 。 师爷地位看起来不高但却权重 , 因为师爷大都是幕主的心腹 。
据《绍兴县志资料》记载 , 绍兴出师爷 , 以山阴会稽位最多 , 两县约出师爷2000余名 , 其中有著名师爷150余人 , 如号称诗、书、画、文四绝的明代徐文长 , 就是总督东南七省军务的封疆大臣、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宪宗的师爷 。
绍兴为何多师爷?
第一 , 绍兴历史上一直崇尚文化 , 故此读书人众多 , 但能做官的人毕竟有限 , 因此 , 读书无成者 , 做师爷便是一条出路 。
第二 , 绍兴人处世精明 , 做事审慎 , 工于心计 , 善于言辞 , 有作为智囊的能力 。 正因为有此能力 , 绍兴师爷才受到了主政官员的器重 。
第三 , 绍兴地少人多 , 人口密度与土地面积严重失调 , 读书人又自命清高 , 不愿为农工商贾 , 只得选择外出寻找发展机会 。
第四 , 师爷的地位特殊 , 待遇丰厚 。 一般来说 , 师爷的年薪超过普通书塾教师的近十倍 , 而且师爷所交往的多为社会上层人士 , 在这种圈子内 , 自已也觉得有头有面 。 正如徐文长所说 , 师爷“处于不显不隐之间” 。
故此 , 清代绍兴师爷数量之多为史所未有 。
走在绍兴街头 , 依然可见绍兴师爷遗风 , 在景点附近 , 往往较多卖地方小商品的铺子 , 诸如笔墨纸砚 , 特色副食品 , 景点明信片 , 挂件首饰等 。 而每一铺子中 , 常坐一老者 , 凝神在扇面题诗作画 。 边上有广告牌 , 上书“现场书画 , 姓名作诗” 。 驻足细观 , 或诗或字 , 都颇有值得欣赏之处 。
绍兴师爷博物馆
第三 , 绍兴黄酒多 。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 , 源于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 , 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
在中国 , 黄酒产地广 , 品种多 , 多以产地来命名 , 如山东即墨老酒、无锡惠泉酒、绍兴女儿红、上海老酒、山东兰陵酒、河南双黄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