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侵害的个人可以要求泄露者或滥用者对已泄露的个人信息采取应急措施 , 对尚未泄露的个人信息要求采取删除等措施 , 同时提醒周边亲友免于上当受骗 。 当然个人也可以报警、投诉、诉讼 , 以此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
本案中 , 地产商和销售商均未在售楼部作出提示的情况下 , 安装具有人脸识别技术的摄像头 , 采集了大量购房人的人脸信息 , 虽然没有造成大规模泄露和造成他人损失 , 但其行为明显违法违规 , 应当予以整改 。
2022年10月 , 锦江区法院向安装摄像头的地产商发送了司法建议 , 要求立即规范行为 , 杜绝未经允许私自安装具有人脸抓拍功能设施设备的行为 , 杜绝设备运行后不张贴相关告知标语的行为 。 同时要求将已通过违法方式取得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进行删除或格式化处理 。
本案虽然被法院甄别并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 , 阻断了购房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 但也让包括卢某在内的购房人心有余悸 , 而且也凸显了“人脸识别”技术滥用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
“人脸识别”技术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在于 , 这些数据的存储、使用 , 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未知” , 而且“人脸”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 , 在保障了大家生活的便捷、流畅的同时 , 也给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与挑战 。
所以 , 在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 , 包括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是需要征得本人同意的 , 像售楼处这样个人信息使用风险性极高的场所 , 还应该公开信息处理的规则 , 明示其使用目的、方式和范围等 , 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 造成泄露和恶意使用的还会触犯刑法规定 。
当然 , 人们也不用过分担心 , 毕竟在很多支付领域还需要人们进行确认的环节 , 特别是购房这种大宗交易 , 并不会完全依据“刷脸”来确认交易的形成 , 还有很多相应的程序才能构成交易行为 。
保护个人信息 , 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 , 也对具有收集、使用权限的单位或组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 切不可不讲规矩 , 忘乎所以 , 任意为之 , 一旦造成后果 , 那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 不是闹着玩儿的 。 (本文主要目的是以案说法 , 普及法律知识 , 人物均为化名 , 请勿对号入座 。 )
推荐阅读
- 交易推迟,火箭队天赋锋线17分受重用,有望完成续约,申京被冷落
- 篮网2连胜,杜兰特315分破纪录,托马斯21分,本西可以交易了
- 5连败勇士补强板凳阵容,锁定场均9+5优质小前,勇士需要他的防守
- 榆林公安高新分局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工作
- 案例分享:房产交易十二年后,卖家因房价上涨而后悔,不给买方过户转红本
- 金三角毒王张奇夫:手下6个师,却不向中国贩毒,被捕后无人敢动
- 重仓交易的时机选择,什么时候才可以重仓操作
- ?小区多只宠物狗蹊跷死亡!
- 开车上高速,马力极限是多少?看看劳斯莱斯的速度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