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文章图片

【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文章图片


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文章图片


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文章图片


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文章图片


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文章图片


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文章图片


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文章图片


开头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 , 中国空间站T字型结构已经初具规模 , 但此时却有一种对比声音不胫而走 。

乍看下 , 国际空间站那么大 , 咱们天宫空间站咋这么小 , 是不是我们技不如人?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者说基于什么样的原因 , 我们才这样设计的?
空间站对比国际空间站是由美俄两国主导 , 总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 , 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 。

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来 ,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 , 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 , 并转入全面使用阶段 。
时至 , 国际空间站已经成长为一个宽109米、长73米、高20米、重达419吨、内部容积916立方米的空间巨无霸 , 相当于一栋七层楼高的小型体育场 。

其内部分为俄罗斯部分、美国部分、欧洲部分、日本部分等 , 分别有着不同功能的控制系统和实验室组成 , 可供6至7名航天员在轨长期工作 。
而我们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则是完全独立自主 , 且在两年内建造完成的 , 主要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组成 , 设计总质量为180吨 。

虽然吨位上跟国际空间站相差很大 , 但如果仔细观察国际空间站的话 , 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属于积木式加桁架式的结构 , 光是上面的桁架 , 就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体积和质量 。
之所以放这么多桁架 , 也是有原因的 。
国际空间站在建设的时候 , 是由美俄两国主导的 , 但由于这两国家在航天标准上的不同 , 就导致了空间站在组合后 , 有一定的冗余部分存在 , 比如每个舱室都要自带太阳能电池板 。

但这样一来 , 如何放置电池板 , 就变成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 。
于是工程师们就一合计 , 干脆啊 , 咱们搞出十字形的构造 , 上面布满桁架 , 让仪器和太阳能板能够在这里铺开 , 以获得充足的能源供应 。
桁架是什么东西呢?

简单来说就是个钢架子 , 有足够的强度可以延伸很长 , 组装简单 , 由于不住人 , 不需要密闭、供电供氧等复杂设施 , 可以用来当延长杆和货架用 。
听起来是不错 , 但这种构造有个很大的问题 , 就是所有的实验舱都是围绕这个桁架来布置 , 如果桁架老化 , 那整个空间站就废了!
但没办法 , 只能硬着头皮上!于是就形成了如今国际空间站看起来非常庞大的局面 。

说白了 , 就是因为它的太阳能、散热技术比较落后 , 毕竟三四十年前的技术了 , 所以才需要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来给空间站供电 。
而中国的空间站就先进多了 , 类似于拼接 , 前面发射的到了老化阶段就可以剪除掉 , 后面的代替前面的继续使用!

因此在布局上也要合理得多 , 去掉了原本国际空间站那些冗余的部分 , 重要自然减轻了不少 。
中国优势而且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 如今的我们使用了各种更先进的技术和材料 。
比如说在关键的太阳能电池板方面 , 我们使用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 , 柔性的设计相比之前国际空间站的机械折叠展开 , 能让太阳能电池板有更多使用和扩展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