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地球周围 , 始终有无数的小天体虎视眈眈 。 6600万年前 , 曾经有一颗小行星撞上了地球 , 将恐龙彻底灭绝 。
自从发现了疑似恐龙灭绝遗迹——奇科苏卢布陨石坑之后 , 科学家们就开始提心吊胆 , 担心地球再一次遭遇撞击 , 导致人类灭亡 。 于是 , 小行星观测和防御系统被提上议事日程 ,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望远镜将目标锁定在了近地小天体上 。
1994年 , 恰逢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 , 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 这一年 , 美国国会要求美国宇航局展开对地球周围的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天体的搜索 。
【最近仅710万公里,直径超1.5公里小行星被发现,会撞击地球吗?】根据天文学家的推测 , 当一颗直径超过14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候 , 就有可能摧毁整整一座城市!因此 , 科学家们对这种比较大的小天体额外关注 , 尤其在它和地球的最小轨道交会距离(MOID)小于0.5天文单位的情况下 , 科学家就会将其列为潜在威胁天体(PHO) , 给予特别关注 。
根据1994年美国参议院给美国宇航局下达的目标 , 后者需要发现90%的直径大于140米的小行星 。 迄今为止 ,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超过25000颗位于近地轨道的PHO , 但他们估算 , 这仅仅占了总数的40%左右 。
越小的天体越难被发现 , 这一点毋庸置疑 , 但它们对人类的威胁也越小 。 但是 , 即便是那些体型巨大的小行星 , 也仍然没有完全被发现 , 这才是令人担忧的 。 如果真的还有60%的PHO尚未被发现 , 那么人类确实要抓紧行动了 。
在最近的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上 , 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宣布了他们的发现——位于地球和金星轨道之间的3颗小行星 , 其中两颗的直径都超过了1公里 。
想要在这里发现小行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因为它们的轨道在地球内部 , 科学家只能在白天观测 。 太阳过于耀眼 , 很容易就会将这些小行星的光芒淹没 , 所以每天只有清晨和傍晚两个10分钟左右的窗口期可供他们进行这项研究 。 再加上地球大气层本身的扭曲 , 也会给天文学家的观测带来困难 。
好在天文学家有足够强大的工具 , 那就是位于智利的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的暗能量测量相机(DECam) 。
顾名思义 , 暗能量相机应该是用来发现宇宙中的暗能量的 , 怎么被拿来观测小行星呢?
我们知道 , 暗能量是宇宙中的一种神秘机制 , 它是导致宇宙膨胀、遥远星系远离我们的根源 。 不过 , 暗能量是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 , 所以天文学家只能观测宇宙中的星系 , 通过它们的运行规律推测暗能量的各种特性 。 因此 , 暗能量相机具有观测宇宙深空的能力 , 并且视场惊人 , 可以对数以亿计的星系进行观测 。
这两方面的优势 , 恰好也是寻找太阳系内部小行星所必备的 。 凭借着极高的观测效率 , 它能够充分利用每天两次的短暂窗口期 , 对太阳系内部进行观测 。 而它的深空观测能力就可以在太阳的光芒中发现相对黯淡的小行星 ,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现这些隐藏着的小天体 。
上图展示的是近地小天体的数量 , 红色点标注的是完全运行于地球轨道内部的小行星 , 蓝色点标注的是轨道在未来与地球相交的小行星 , 较大的蓝色点是本次研究中发现的3颗小行星 。
尤其值得注意的 , 是本次发现的一颗名叫2022 AP7的小行星 , 其直径达到了1.5公里 , 这是最近8年来天文学家发现的最巨大的近地小行星 。
要知道 , 仅仅是一座房子这么大的小天体 , 撞击地球时释放的能量也会远远超过人类的第一批核武器 。 当小行星的直径超过1公里的时候 , 就被天文学家称为“行星杀手”了 , 其携带的能量足以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
推荐阅读
- 最大恒星直径30亿公里,仅有0.3‰光年,哪些天体直径1光年?
- 查干湖珍稀鸟类增加到274种
- 地心文明或许真是存在,不为人知的另一个世界,或许有更高级文明
- 钱学森曾预判:要在空天飞机上显身手!这种飞行器有何特殊的?
- 距地球50亿光年,哈勃拍到爱因斯坦十字!无法想象,它真的存在
- 巨人族存在的真实痕迹,到底是远古巨猿,还是科学界的集体否定
- 人类的骨灰,在多年后会变成什么?
- 科学家发现鱼游泳时会向下看
- 动物都有“阴茎骨”,唯独人类没有,是进化还是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