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现有资料显示 ,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 ,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 , 地球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物大灭绝 。
在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白垩纪死亡的物种不计其数 , 那么如此庞大的生物尸体到底去哪里了呢?
之所以如今没有见到尸骸遍野的景象 , 完全得益于地球自身的净化功能 , 也就是“分解生物” 。
当生物死亡后 , 它们的尸体会被其他食肉生物所吞食 , 其他比如坚硬的骨头或者没被吞食的尸体 , 会由分解生物来处理 , 这些分解生物包含微生物、昆虫以及食腐生物 , 比如秃鹫等等 。
当然 , 生物死亡后的骸骨最是难以分解 , 不过也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 。
而咱们今天要探讨的科学内容就是 , 人类去世后的骸骨 , 在多年后将变成什么?
要弄懂这个问题 , 首先就得知道 , 骸骨的组成部分 。
人类去世后 , 如今我们通常采用火化的方式 , 骸骨原先由有机物+无机物组成 , 经过高温焚烧后 , 遗骸中的有机物会被焚烧殆尽 , 所以只剩下无机物 。
无机物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钙跟碳酸钙 , 而其中碳酸钙因为经过500℃以上的高温后 , 又会分解成CaCO3+高温=CaO+CO2↑ , 所以总的来讲 , 经过高温焚烧的骸骨 , 到最后剩下的就是磷酸钙 。
磷酸钙在常温下为固体 , 只有经过嚼碎打磨后 , 才能成为粉末状 。
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 , 磷酸钙粉末(骨灰)在多年后会变成什么样?
一般按照当下的处理方式 , 骨灰通常会被放置于骨灰龛中 , 而骨灰龛的放置区域 , 一般都位于常温地区 , 且密闭性极高 , 所以在干燥、恒温、少氧的环境下 , 骨灰即便在很多年之后 , 依旧会保持粉末状的形态 , 没法转变成其他物质 。
人类去世后火化 , 骨灰放置骨灰龛中是如今最普遍的处理方式 , 当然 , 随着社会的进步 , 也有很多其他处理方式 , 比如树葬以及特殊加工 。
树葬顾名思义 , 就是将骨灰撒在泥土中 , 人生于自然 , 去世后又归于自然 , 所以骨灰被撒在泥土中后 , 其所富含的无机物 , 是一种非常好的植物养料 , 因此在富含营养的泥土区域 , 所有植被长势都非常好 。
比如某人将亲人的骨灰洒在一片银杏树下 , 每当看着窗外的银杏树 , 就能浮现出过往种种 , 所以这颗银杏树寄托着亲属的思念之情 , 或者说银杏树是去世亲人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
当然还有海葬 , 跟树葬差不多 , 同样都是归于自然 , 这个跟“一鲸落 , 万物生”的道理是一样的 。
其实在国外 ,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方式 , 那就是将骨灰转化成钻石 。
因为人体中含有大约18%的碳 , 即便经过高温火化 , 最后在骨灰中 , 仍然含有2%的碳元素 , 而碳就是钻石的组成元素 。
所以早在上世纪的50年代 , 就有很多国外公司 , 在人为模拟高温高压的环境下 , 硬是将骨灰转化成了钻石 , 这就是国外的”骨灰钻石“ , 最后公司将钻石交付于亲人手中 , 这也算是另外一种纪念亲人的方式 , 真是应了”钻石恒久远 , 一颗永流传“这句话……
不过目前来看 , 这种技术所消耗的成本极大 , 往往转化成本就高于钻石本身的价值 , 否则钻石的价格 , 应该会呈现下跌趋势 。
其实骨灰还有很多种用途 , 因为地球上生存着数以万计的生物 , 所以除了人类之外 , 我们接触最多的生物就是家畜 , 比如鸡鸭牛羊等等 。
动物的骨头跟人类并无区别 , 所以很多牛羊等大型生物的骨头 , 会被制作成无机肥料 , 然后再添加一些氮、磷、钾等元素 , 更加方便植物的吸收 。
其次 , 组成骨灰的元素极其稳定 , 而且耐高温 , 所以有些瓷器的烧制过程中也会加入一些骨灰 , 用来增加瓷器的稳定性、透光度等等 , 当然了 , 一般添加的骨灰来源是猪牛羊等中大型家畜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发现鱼游泳时会向下看
- 中国天宫站迎来重大时刻!日媒惊叹:这座“天宫”堪比豪宅
- 动物都有“阴茎骨”,唯独人类没有,是进化还是退化?
- 最大恒星直径30亿公里,仅有0.3光年,哪些天体直径1光年?
- 空间站的氧气是咋来的?怎么一直用不完?难不成可以凭空出现?
- 核聚变的终点是铁,那么铁之后的元素是怎么诞生的?
- 深度达460公里!南极冰盖下隐藏着巨大河流,科学家发出担忧
- 人类制定的宇宙六大速度,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多快呢?
- 爱因斯坦时空观被质疑?宇宙或早已步入死亡,我们一直活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