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产业,以及银行卡支付产业,两者的双边市场特征都很明显( 二 )



在移动支付市场中存在明显的价格结构非中性特征 。 在这类市场中 , 移动支付平台由于向有交易需求的客户和商户双方提供了支付服务而收取一定的费用(价格) , 但是与传统的单边市场的定价方式不同 , 移动支付平台并非采用边际成本定价原则 。
在这种情况下 , 除了考虑移动支付平台收取的总费用水平之外 , 更应该关注总费用(总价格)在平台两边用户之间的分配 。
在具体实践中 , 非对称的价格结构往往成为移动支付平台之间进行竞争的策略工具 , 为了尽可能多的吸引用户、实现利润最大化 , 移动支付平台对一边的客户往往收取零费用 , 甚至进行优惠补贴活动 , 而对商户一方则制定相应的价格以弥补支付平台的运营成本 。
这种倾斜的、非中立的价格结构是移动支付平台普遍的、理性的逻辑行为 , 同时也是支付平台两边的客户和商户间交叉网络外部性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 , 符合平台企业追求利润以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 。

当然 , 移动支付平台企业在制定倾斜的价格结构时 , 必须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 , 具体来说包括支付平台的收费方式、两边用户是单归属还是多归属、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弱、产品差异化程度、相对需求价格弹性大小 , 其中后三个因素一般与支付平台对某一边用户制定的价格高低呈负相关 。
在移动支付产业中 , 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是移动支付双边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和最核心的特征 。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观点 , 传统网络外部性表征的是网络型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或效用与该网络中消费者的数量呈正相关 。
与单边市场中的网络外部性不同 , 移动支付市场中由于有支付平台的加入 , 其网络外部性成为一种交叉性质的网络外部性 , 即支付平台两边加入的客户数量和商户数量相互影响 。
如果使用某种移动支付平台的消费者数量增加 , 则该平台提供的支付服务对另一端商户的吸引力将会增加 , 相应的交易规模也会扩大;反之 , 如果该支付平台凝聚了规模庞大的商家 , 则消费者选择该支付平台也会相应提升各自的效用价值 , 消费体验也会明显得到改善 。

换而言之 , 在移动支付市场中 , 移动支付平台在消费者和商户之间形成了正的反馈环 , 使得移动支付市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具有自我强化的作用 。
总而言之 , 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商户在做出加入某种移动支付平台的决策时 , 都会将交叉网络外部性作为重要的参考变量 , 交叉网络外部性也成为移动支付平台吸纳和维持客户资源 , 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保证机制UM 。
另外 , 交叉网络外部性对于判定移动支付产业的双边市场之所以如此重要 , 还在于移动支付市场中出现的科斯定理失效、价格结构非中性从根源上来看均与双边市场中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有关 。
如支付平台内化了交叉网络外部性 , 以解决科斯定理失效问题;而根据平台两边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强弱制定不对称的价格结构 , 则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双边市场的供求均衡 。

经济学中的“鸡蛋相生”问题在移动支付产业中普遍存在 , 构成了移动支付双边市场的重要条件之一 。 这种“鸡蛋相生”问题揭示的是双边市场两端用户对平台或中间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上的依赖性和互补性 。
具体到移动支付产业实践上 , 移动支付双边市场的形成有赖于两端的客户和商户对移动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服务同时具有现实上的需求 , 此时移动支付平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才会有真正的实际价值 , 否则的话 , 不论是交易客户(消费者)还是商户(供给方) 。
只要有任何一方对支付平台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不存在 , 则支付平台的产品或服务将无法形成实际价值 , 双边市场也就不可能形成 。 这种通过平台方式以实现双边代理人之间的互动并获益也就成为双边市场重要的判别特征之一 。
由于“鸡蛋相生”问题对移动支付双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所以每一个进入移动支付产业的平台企业都在极力采取多种措施和竞争策略 。
结语
【移动通信产业,以及银行卡支付产业,两者的双边市场特征都很明显】如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倾斜式定价、价格补贴等 , 以尽快使平台两边的用户数量规模达到临界数量进而产生锁定效应 , 这尤其对处于初创期的平台企业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