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逆变器龙头遇上了急刹车


光伏逆变器龙头遇上了急刹车


文章图片


光伏逆变器龙头遇上了急刹车


文章图片


光伏逆变器龙头遇上了急刹车


去年内退的同事老大哥 , 周末过来找我有点事 。 坐在他新买的混动唐上 , 有一种莫名的香气 , 我不自觉的用鼻子嗅了又嗅 。
老大哥笑着说 , 是米饭焖排骨的味道 。
原来 , 老两口退休后经常自驾游 , 而大嫂喜欢吃本地的黄河大米 , 在外面吃不到 。 老大哥就接了个电饭煲放在后备箱 。 出发前把淘好的黄河大米放到电饭煲里 , 配上排骨萝卜 , 等到了目的地 , 米饭和排骨也就熟了 。
大部分汽车输出电流是直流电 , 不能直接使用电饭煲 , 而比亚迪唐输出电流支持交流电 , 因为这辆车自带逆变系统 。
把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过程 , 叫做逆变 , 除了汽车领域常用外 , 光伏等行业也是常见技术 。
光伏发电产生的电流是直流电 , 且因为太阳的变化而不稳定 , 需要通过特制的逆变器转化为稳定的交流电 。

世界上第一台光伏逆变器由德国企业SMA在1991年研发生产 , 2003年SMA推出首款集中式逆变器 , 2008年又推出全球业界第一代户外型集中式逆变器 。
SMA在2007-2011年期间 , 逆变器全球市占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 , 由于光伏产业在欧洲起步更早 , 在2010年前 , 逆变器市场主要由欧美企业主导 。
后来的事 , 大家都知道了 。
中国企业在光伏全产业链中遥遥领先 , 掌握核心技术 。 如今 , 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前20强中 , 有15家是中国企业 。
曾经的王者SMA也只能屈居第五 。
排名第一的是阳光电源 , 华为电源紧随其后 , 锦浪科技排第三 。
排在第四的 , 是固德威 。 今天我们就聊聊固德威(688390.sh) 。
01
业绩增速不够如意
公司发布的三季报显示 , 前三季度营收29.16亿 , 较上年同期增长69.64%;净利润2.75亿 , 较上年同期增长27.9% 。

这样优异的成绩 , 放在其他任何一家上市公司 , 怕是闪耀无比 。
然而 , 可惜它是固德威 。
大家对它的期望值太高了 , 公司科创板上市以来 , 近乎是爆发式成长 。 从历年三季报看 , 营收规模从2019年的7亿左右暴增到2022年三季报的30亿左右 。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 制图:诗与星空
结合公司半年报 , 我们会发现前三季度的一个特殊情况:公司半年报中 , 业绩是下滑的 , 但第三季度单季奋起直追 , 净利润单季增幅高达255% 。
据半年报 , 从经营情况看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240.51 万元 , 较上年同期增长 33.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462.00 万元 , 较上年同期减少 64.32% 。
对此 , 公司在半年报中解释 , 公司 2022 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保持一定的增幅 , 主要受益于光伏行业的发展 , 销售规模扩大带动公司营业总收入的增长 , 但由于半导体、大宗商品、国际物流等成本大幅增加 , 叠加公司长期战略布局、员工人数增长、股权激励计划等导致期间费用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 , 最终导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
三季度靠什么逆转?
靠出口 , 公司85%的销售额来自于海外业务 。
众所周知 , 美国对光伏行业进行了新的税率调整 , 固德威受到的影响有多大?
星空君发现 , 公司在韩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英国甚至美国都设立了子公司... ...
02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另辟蹊径
固德威的老板黄敏先生是江西宜春人 , 他从业的第一家公司 , 正是从事电源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科士达 , 这给他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 。

2010年 , 他创业的第一家公司 , 是建筑保温安装 。 资本积累越来越大后 , 他还是回归了“老本行” , 光伏电源 。
而当时恰逢中国光伏行业气贯长虹高速发展的时期 , 光伏逆变器巨头牢牢把控着市场 , 固德威选择了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C端用户使用的逆变器 。
中国开始鼓励C端用户家庭式光伏发电 , 这种相对零散的发展模式 , 很多专用配件 , 是巨头们覆盖不到的领域 。 固德威借助优异的性价比 , 趁机做大做强 。

在家庭用光伏逆变器领域 , 固德威做到了世界第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