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被否认百年的「疯狂」实验被重新启封


当一个被否认百年的「疯狂」实验被重新启封


文章图片


当一个被否认百年的「疯狂」实验被重新启封


文章图片


当一个被否认百年的「疯狂」实验被重新启封


文章图片


当一个被否认百年的「疯狂」实验被重新启封


文章图片



2001年5月16日 , 西印度洋留尼汪岛上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实验 , 格朗巴桑峡谷中一只200瓦的灯泡亮了起来 , 灯泡四周没有电线和插座 , 这是航天工程师皮尼奥莱利用微波无线输电的实验 。
电能通过微波束送到40米外的接收器 , 并点亮了灯泡 , 皮尼奥莱的无线输电试验成功了第一步 。
这距离1906年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过去了不到一百年 。
2003年开始 , 格朗巴桑村开始由峡谷对面700米外的高压塔无线输电 , 无线输电彻底改变了村民世代刀耕火种的生活 , 电灯泡、互联网、智能手机让他们和世界不再有距离 。
近一百年有太多超越时代的创造让人类文明一日千里 。 我们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 , 很容易忽略这些发明创造是如何诞生的 , 一个看似荒谬的契机也可能成为撬动地球的支点 。
无线输电就是一个既熟悉又特殊的存在 。
作为现代无线输电技术研究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行业顶尖专家 , 新西兰华人科学家协会主席、奥克兰大学呼爱国教授表示:除目前无线充电的几个应用实例之外 , 无线输电技术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有着无限的开发空间 , 甚至有可能在广阔的太空为人类开辟全新的清洁能源获取通道 。

已经举办了两届的美的创见大赛 , 继第一届在“人工电子感官”方向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后 , 今年开启了以“无线隔空输电”为赛题的激烈赛事 , 为国内无线输电领域的研究开创了新的路径 。 本次大赛特别邀请了国内无线输电领域的权威专家清华大学赵争鸣教授、哈工大朱春波教授、重庆大学孙跃教授等担任赛事评委 。

从沃登克里弗塔到外太空 ,
【当一个被否认百年的「疯狂」实验被重新启封】探寻无线输电的想象空间
无线输电是一种利用无线电传输电能的技术 , 最早由传奇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 , 1891年开始 , 特斯拉在成功把电力以无线传输的形式输送到目标电器之后 , 开始致力于商业化的洲际无线输电 , 并且以此为设想建造了沃登克里弗塔 。
特斯拉有个头号粉丝 , 用偶像的名字命名了其最重磅的产品 , 他还特别推崇第一性原理 , 我们可以试着使用第一性原理来揭示为什么要研究无线输电 。
如今 , 无线输电已经让手机摆脱了充电线 , 让人造耳蜗、人工心脏可以更好地服务特殊人群 , 还保护了如格朗巴桑村这样地球上仅存的原始地貌 。
关于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 远距离、大功率是无线输电产业化赋能的先决条件 , 也是当下业界的研发重点 。 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像连接Wi-Fi信号一样来搜索电源、隔空取电 , 届时 , 无人驾驶车辆的随时补电、黑灯工厂内机器人的无线供电都可以迎刃而解 。 借助基站接力 , 道路基础设施、甚至行驶的车辆都可以无线充电 , 那开车将不再有里程焦虑 , 而车或许也不再需要装备笨重的电池组 。
放眼人类的未来 , 化石能源必有耗尽的一天 , 污染、碳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 。 可控核聚变无疑是一种终极能源形势 , 但还只是存在于理论层面;现在 , 另一种选择也被提上了日程 , 在无线输电领域 , 研究人员下一步的计划是在距地面3.6万公里高的同步轨道上建太阳能发电站 , 再将电能无线传输回地球 。
太空上的光电板平均每平方厘米可以接收140毫瓦的光能 , 为地球表面光能接收转化效率的8倍 , 而且 , 在太空 , 光能的接收不受昼夜、阴晴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 当这个长期愿景得以实现 , 世界或将不再有能源危机 。
从身边每天都离不开的充电、用电 , 到涉及全人类远景的能源规划 , 无线输电已经不只是冷冰冰的技术理论 , 一方面它在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提升了方便程度和幸福感;另一方面我们有望把宇宙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 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球表面 , 无线输电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