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35年走了30万公里:24岁宁波小伙徒步旅行,最终于他乡结束一生( 三 )


每到一个地方 , 看了一些不一样的风景 , 见到了有意思的人 , 或是一场大雨后的若有所思 , 或是克服困难后的舒畅心情 , 他都会一笔一笔记在自己带的笔记本上 。

久而久之 , 他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他青春的故事 。 翻开每一页 , 都是诗一般的风景与梦想中的远方 。 文字中 , 有他对大自然的歌颂 , 对生命的感悟 , 对苦难的理解 。 他说 , 无论好的坏的 , 都是风景!
在写满了一本笔记本后 , 谢建光每天的旅途虽然看起来仍旧颠簸、落魄 , 但是他的心灵却慢慢有趣了起来 。 他已经从当初一名不折不扣的流浪汉 , 变成了一名精神上无比富足的旅行作家 , 用他的文笔去描绘酸甜苦辣 , 歌颂祖国山河 。
每逢佳节时 , 他会童心大起地写道——“养育你的故乡 , 并非是你最终的归宿 , 而收留你的异乡也从来没有打碎过你的梦想 。 ”
虽然他的很多话仔细审视起来 , 经不起推敲 , 但后来大家都知道 , 这不过是他的自嘲而已 , 在看似荒诞、滑稽的背后 , 跳跃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

那么旅途中没有吃的 , 喝的 , 没有钱用了 , 他该怎么办呢?
对这一切 , 谢建光花了大量笔墨记录自己的小秘密 。
他说 , 在旅途中没有吃的、喝的 , 是常态 。 如果在山间小道时 , 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吃的 。 期间 , 他吃过了能吃的所有野菜、树皮 , 有时甚至饥不择食啃过死老鼠肉 。
当然 , 每到一个城市 , 就是他极好地补给站 , 他就可以补充些必须的干粮、药品 。 他当然也没有钱维持长久的开销 , 所以一路上只能自给自足 , 一路拾荒 , 一路卖钱 。
有时候运气好一天甚至能够卖十几块钱 。 别人看不上的碎纸片、铁片 , 在他看来都是好宝贝 。

当然 , 有时候路过某个村庄他觉得有缘 , 赶上农忙时他索性就留下来做短工 , 每天和人们生活在一起 。 插秧、割稻、做木工、泥瓦匠 , 这些活他干起来都得心应手 。
等农忙结束 , 他就再次背上行囊 , 满载一份沉甸甸的回忆踏上新的旅途 。
有时候到了大城市 , 他也会买一些书 , 报纸、杂志、小说 , 古今中外的只要他看上眼都会买 。 路上遇到不错的驴友 , 他看完书就会转手把它送给别人 。
在旅途中 , 风餐露宿和饿肚子是常态 , 谢建光这样在笔记本中记录道——“我从天上来 , 住在荒野之中 , 与大海为伴 , 吃青草石头 。 ”
【小红书|35年走了30万公里:24岁宁波小伙徒步旅行,最终于他乡结束一生】
第二次的旅途 , 意外地比第一次要顺心很多 , 谢建光非常满足于这种在路上、在大自然中驰骋的状态 , 所以很快有了第三、第四次旅途 。
1996年 , 谢建光再次踏上了自己的旅途 。 只是这一次的旅程与以往都不一样 , 他有了一辆自己改装的小推车 。 两个轮子 , 后边搭上一间像小柜子一样的木棚 。 外面是铁皮封住 , 里面分成两层 , 上层放一些生活用品 , 下层放被褥、席子 。
可别小看了这个小推车 , 有了它之后 , 谢建光得以不再风餐露宿 , 在冬天也有了御寒的地方 。
从1996年到2010年 , 十几年的徒步旅行 , 小推车也被他一次次更新换代 。 直到2010年相约驴友在广州碰面时 , 驴友特意给他定制了一辆铝合金的推车 , 看起来非常精致漂亮 , 结实耐用 。

谢建光对朋友送的这辆小推车非常满意 , 诗兴大发之下还特意作了一首《小车赋》——“五星酒店的奢华只是财富和等级 , 而我小房车的奢华却是江山和云天 , 那可是铺天盖地的拥有与畅享 。 帝王可以探视自己的城池和国度 , 思索者的自由却超越了城墙与疆界 。 我的宫殿建在阳光下和云霞里 , 全部的风水都被我的小车收纳了……”
字里行间 , 谢建光已经有了一名哲人的情怀与诗人的文艺 。 他说 , 自己就是自己自由世界的帝王 , 而小房车则是他的宫殿 。
来时孑然一人 , 去时孑然一身旅途中 , 谢建光也曾遇到过几位心仪的女子 。

一次路过一间学校时逗宿停留 , 孩子们和附近的村民都来向他打听故事 , 只有一名年轻的女老师对他车上的笔记本格外注意 , 一翻开满满的都是诗情画意和跳跃的灵魂 。
没想到一看 , 便忘了还回去 。 第二天起来 , 谢建光急得到处找 , 不时大喊——“谁拿走了我的笔记本?!”
这时候 , 一名姑娘羞涩着走过来递上笔记本——“不好意思 , 是我拿走了 , 因为看得入了迷 , 所以忘记还给你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