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连杀5人!直径只有1厘米的海中幽灵,为何如此凶猛?


3个月连杀5人!直径只有1厘米的海中幽灵,为何如此凶猛?


文章图片


3个月连杀5人!直径只有1厘米的海中幽灵,为何如此凶猛?


文章图片


3个月连杀5人!直径只有1厘米的海中幽灵,为何如此凶猛?


文章图片


3个月连杀5人!直径只有1厘米的海中幽灵,为何如此凶猛?


文章图片


3个月连杀5人!直径只有1厘米的海中幽灵,为何如此凶猛?


位于澳大利亚东岸昆士兰州的大堡礁海域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 , 它纵贯于整个昆士兰州 , 北起托雷斯海峡 , 南至南回归线以南 , 绵延两千多公里 。 大堡礁由四百多种绚丽多彩的珊瑚组成 , 造型千姿百态 。 从高空俯瞰 , 一个个礁岛宛如一棵棵碧绿的翡翠 , 在海水的衬托下熠熠生辉 。 除了大堡礁 , 这里还有宜人的气候 , 干净的沙滩 , 轻柔的海风和葱郁的棕榈树 。

得益于此 , 这里成为澳大利亚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 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观光度假 。
然而 , 在当地的伊鲁坎吉原住民部落当中 , 却流传着一个可怕的传说 。 相传 , 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海域中有一个杀人于无形的海妖 。 这个海妖是隐身的 , 没有人见过她 。 凡是被她盯上的人 , 身上的皮肤都会出现红疹 , 然后全身剧痛无比 , 犹如被放在火炉上炙烤一般 。 这样的疼痛一般会持续几天 , 严重时会致人死亡 。

这一传说在当地流传甚广 , 有一年夏天 , 一位来此旅游的博物学家无意中听到了这个传说 。 他根据当地居民描述的特征 , 初步断定这是一种由中毒引起的疾病症状 , 并将其命名为伊鲁坎吉症候群 。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 , 这位博物学家一直在寻找导致这种疾病的元凶 。 遗憾的是 , 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都没有结果 。
不久 , 一名叫杰克·巴恩斯的医生听说了博物学家的故事 , 这引起了他对这片海滩的兴趣 。 他重新梳理了一下伊鲁坎吉症候群的发病过程和特征 , 然后根据自身的经验判定 , 这应该是被某种水母蜇伤后引发的疾病 。

水母作为一种海洋浮游生物 , 虽然看上去柔软无力、人畜无害 , 但实际上绵里藏针 , 往往杀人于无形 。 有些水母能够通过触须上的刺丝囊蜇人 。 对于在海滩上游泳的人来说 , 这些水母的触须一旦碰触到人体表面的皮肤 , 它就会立即从刺丝囊中弹出刺丝 , 刺入人体皮肤并释放出肽类毒素 。 凡是被水母蜇伤的人 , 其皮肤表面一定会留下被扯落的刺丝囊 。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 , 杰克·巴恩斯专门找到一名患有伊鲁坎吉症候群的受害者 , 用胶带从他的皮肤上取样 , 果然发现了刺丝囊 。

不过 , 蜇人的水母不止一种 , 而是有好多种 , 到底哪一种才是伊鲁坎吉症候群的元凶呢?
杰克·巴恩斯首先想到的是箱型水母 , 因为箱型水母是出了名的剧毒水母 。 箱型水母有60多条带状触须 , 能伸展到3米以外 。 在每一根触须上 , 都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囊状物 , 每个囊状物都有一个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刺细胞 。 刺细胞内又有刺丝囊 。 当箱型水母发起攻击时 , 刺丝囊刺入受害者的体内 , 并在里面释放毒液 。 这种毒液毒性非常大 , 通常在两分钟之内 , 人体的器官功能就会陷入衰竭 。

接下来 , 杰克·巴恩斯便在这片海域布设了一张巨大的细孔网 , 想要捉到一些箱型水母 。 但是 , 他连续撒了好几次网 , 都没有捉到箱型水母 , 这令他感到相当失望 。
杰克·巴恩斯仔细思考了几天 , 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尚未被生物学家发现命名的、体型非常小的水母 , 所以它才能够逃过细孔网的捕捉 。 然而 , 体型这么小的水母真的能蜇伤甚至蛰死人吗?
带着重重疑虑 , 杰克·巴恩斯在这片海域展开了地毯式搜索 。 为了提高效率 , 他特意找来了一名年轻的救生员 , 并带上了自己9岁的儿子 。 三个人找了很长时间 , 终于找到了两只直径仅有一厘米多的微型水母 。

这种水母的体型比人类的手指头还小 , 在海水中呈半透明状 , 其伞部直径只有1.5厘米 , 伞体呈立方体型 , 有4个侧面 , 每个面所夹的棱都有一条中空的触手 。 触手收紧时只有几厘米长 , 展开时却能达到1米长 。 触手上的刺细胞成簇分布 , 犹如一串串珍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