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感+可变焦激光雷达 埃安把哪些事做到了更极致?


红外遥感+可变焦激光雷达 埃安把哪些事做到了更极致?


文章图片


红外遥感+可变焦激光雷达 埃安把哪些事做到了更极致?


文章图片


红外遥感+可变焦激光雷达 埃安把哪些事做到了更极致?


文章图片


红外遥感+可变焦激光雷达 埃安把哪些事做到了更极致?


和新能源汽车一起迈着突飞猛进步伐的还有智能化 , 而要在这一领域一较高下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 , 那便是自动驾驶技术 。
完全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 , 不过作为驾驶辅助系统的话 , 有些企业已经做得很出色 , 而有的想要做得更加出色 。 刚发布完全新一代AEP 3.0纯电平台没几天 , 埃安在11月8日又来了一个重磅发布——星灵架构 , 全新一代高端电子电气架构 。

星灵架构在去年已经发布的行业第三代电子电气架构EEA 3.0基础上 , 通过风云三号红外遥感技术、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航天级星基定位融合等多项技术 , 针对智驾安全进行了全面升级 , 同时对新一代智能纯电车的智驾安全问题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
在感知系统方面 , 从摄像头到激光雷达 , 都是我们所熟知的 , 而红外遥感技术则听闻较少 , 这也是埃安此次发布的星灵架构的重头戏之一 。

目前 , 在智能驾驶的感知系统上 , 要么是采用纯视觉方案 , 要么是采用包含视觉、雷达等的多融合感知方案 。 纯视觉流派领域 , 特斯拉FSD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 也就是通过不同摄像头对焦的角度 , 来计算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 。 因为可变参数过多 , 容易出现偏差 , 特别是在光线较差、雨雾、炫光等场景下 , 摄像头容易出现误判 , 从而影响最终的判断 。
算法再牛 , 初始数据不对 , 也难将结果导向正确 。 所以 , 当下有许多企业采用多融合感知方案 , 来弥补摄像头视觉感知的不足 , 比如说时下越来越流行的激光雷达的应用 。
此次埃安的灵犀架构也同样有激光雷达 , 采用了3颗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 , 拥有10-30Hz智能变频刷新帧率 , 响应速度比第一代快三倍 , 实现毫米级的应变能力不在话下 , 可以更好的应对城市路况中的加塞、鬼探头等突发状况 。 在高速路况 , 也能更早地预判风险 , 争取更多的应对时间 。

当然 , 即便是激光雷达也会存在感知上的不足 , 所以埃安在最新的星灵架构还引入了红外遥感技术 , 这是一种普遍应用于航天、军事等领域 , 可穿透大气层进行星际级遥感探测的技术 。 其可以很好地弥补“雷达+摄像头”感知识别能力上的不足 , 比如在恶劣天气下 , 又或是夜晚会车等强弱光交替、眩光等场景 。
可以做到生命体热辐射成像的红外遥感技术 , 则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 依旧可以提供清晰成像 , 进行准确识别 , 助力智能驾驶的精确性、安全性 。

除了可变焦激光雷达、红外遥感技术 , 星灵架构还应用了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技术 , 结合高精地图和惯导单元 , 可以实现全域厘米级的车辆定位 。
得益于这套多融合感知系统 , 埃安表示星灵架构可实现200米范围、360度环境、夜障、雨雾、雾霾等全场景全天候感知覆盖 , 做到了真正的无惧“鬼天气” , 不怕“鬼探头” , 就连暴雨夜中的小黑猫都能被精准捕捉识别!

从硬件层面看确实有一手 , 那在软件、算法层面呢?若是没有一套强大的感知软件算法 , 再强的硬件也只是堆料而已 。
要知道每个感知硬件之间不可能完全同步 , 存在着毫秒级的时间差 。 特别是在高速工况 , 这个时间差会被无限放大 , 各感知硬件间的场景偏差甚至高达1-2米 。 这就是所谓的失之毫厘 , 谬以千里!
坚持科技自研的埃安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 , 所以他们打造了ADiGO PILOT数据闭环平台 , 对千万张场景图片进行感知训练及仿真验证 , 并结合超百万公里的实车验证 , 不断循环迭代 , 通过全栈自研的算法 , 修正硬件造成的感知场景偏差 , 将这套多融合感知系统发挥到极致 。

最后比较让人关心的 , 那就是这些最新技术钻研成果会投放在哪些车型上 。 和全新一代高端纯电专属AEP 3.0平台一样 , 星灵架构也将率先搭载在Hyper系列车型上 。 当晚 , 埃安也透露了一些新车消息 , 除此前品牌之夜发布的Hyper SSR之外 , Hyper系列王牌车型将会在近期正式亮相发布 , 不知道大家是否期待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