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水循环塑造新生代动物区系


?研究表明:水循环塑造新生代动物区系


文章图片


?研究表明:水循环塑造新生代动物区系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与水圈的关系非常密切 , 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研究员等人总结了冰、水、汽条件对新生代生态体系的影响 , 近日以“新生代温室和冰室气候背景下动物区系的演变”为题 , 在线发表于《科学通报》 。

新生代冰室—温室气候频繁转换 , 中间有过多次小幅升温事件 , 但整体是一个降温的趋势 。 脊椎动物 , 尤其是哺乳动物在新生代显著的全球性气候事件影响下经历了由古老类群为主向现代类群为主的转变 , 新生代动物地理区系的演变受到水循环的显著影响 。
水汽条件决定的湿度变化控制了森林、草原等植被转换 , 使得我国新生代各地质时期不同地区哺乳动物群的组成及特征产生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 全球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导致 了各大陆的连接或分隔 , 促进或阻隔了不同大陆之间的动物交流 。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导致哺乳动物向北迁徙 , 且数量增加明显 , 哺乳动物的灵长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在此事件之后很快在亚洲起源 , 并通过海平面下降产生的陆桥迅速扩散到欧洲和北美 。 极热事件之后的小幅增温事件造就了早始新世和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 , 物种多样性显著增加 , 中新世成为东亚哺乳动物向现代转变的重要时期 。
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全球环境急剧变化 , 温室环境骤变为冰室环境 , 导致显著的动物群更替 , 改变了灵长类的演化轨迹 , 甚至关系到人类的非洲起源 。 晚中新世以来的降温事件使得哺乳动物群发生重大变化 , 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迁徙和扩散 , 也对鱼类的演化和分布区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 物种的频繁迁徙交流 , 造就了第四纪古北界和东洋界界线的时空动态变化 。

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海拔高度的变化产生了与纬度效应类似的物种多样性梯度 , 引起了动物群的演替 。 青藏高原在上新世已经达到现代的高度 , 其气候环境已具有冰冻圈的特点 , 成为冰期动物群最初的演化中心 。 随着第四纪冰期的到来 , 已经适应了冰冻环境的动物迅速扩散到青藏高原周边以及更遥远的地区 , 组成晚更新世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 。
鲤科鱼类的区域环境自中中新世以来发生巨大的变化 , 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 , 现代河流系统的形成 , 以及亚洲夏季风的进一步加强 , 在多样性组成和地理分布上逐渐趋近今天的面貌 , 成为东亚地区淡水鱼类区系的主体 , 并形成现今的生活和繁殖习性 。

【?研究表明:水循环塑造新生代动物区系】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