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最近 ,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元宇宙”的先行者 , 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正式发布了《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
《报告3.0版》在前两版报告基础上 , 按照回顾篇、学理篇、产业篇、社会篇、舆论篇、治理篇、科幻篇七个模块 , 对元宇宙作出挖掘与探究 。 报告讲了啥?哪些是重点?哪些值得关注?下面一文带你读懂!
报告的目录部分?
本次最新报告分为7个部分:
第一部分 , 对元宇宙概念重新进行梳理 , 对其属性特征与产研前沿进行总结 。
第二部分 , 从文学、艺术学、电影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解读元宇宙 , 提出“十理框架”“意境论”“情感温室”等概念 , 总结元宇宙和真实世界的三类关系 。
第三部分 , 分析元宇宙发展现状 , 提出“人-货-场-器-境-艺”概念 , 比较中西元宇宙企业差异 , 总结行业发展动态 , 并进行分析预测 。
第四部分 , 从元宇宙与社会关系出发 , 探讨元宇宙对社会群体与社会结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
第五部分 , 围绕元宇宙进行舆情分析 。 元宇宙的时空体验和人机智能等议题热度较高 。
第六部分 , 围绕元宇宙与治理的两种研究路径 , 分别探讨元宇宙作为治理对象时 , 其治理的重难点 。 当元宇宙作为治理手段 , 又如何为中国现代化治理方案助力 。
第七部分 , 聚焦元宇宙虚实共生世界的科幻前景 , 由智械外衣到心灵奇旅 , 从奇点宇宙到瞬息全宇宙 。
#关键词1:元宇宙的“3个3”
元宇宙的定义:元宇宙是高度沉浸且永续发展的三维时空互联网 , 是人机融生三元化的多感官通感的体验互联网 , 是能够实现经济增值的三权化的价值互联网 。
(1)三维化:
元宇宙首先是一个三维化的时空 。 手机和电脑的体验是二维化的 , 从二维升级到三维是必然的趋势 。
(2)三元化:
人类主要的交互对象将是虚拟人 , 虚拟人入场后也将会有实体化机器人的需求 。 自然生命、虚拟生命和机器生命三元一体 , 多感官交互、时空跳转、数据互联 。
(3)三权化:
web1.0、web2.0、web3.0 , 可写可读可拥有的三种权利 。
#关键词2:元宇宙的“三生”
(1)数字孪生:
复刻真实世界至元宇宙 , 搭建元宇宙时空场景、创建人物虚拟化身 , 关联构建、异质空间的IP映射等 。
(2)虚拟原生:
虚拟世界中的事物彼此交互 , 形成原生生态体系 。 例如虚拟世界中自我的多个虚拟人分身能进行多任务分工协作和对话 , 虚拟人和虚拟环境之间可进行信息传递 。
(3)虚实融生:
在虚实世界中 , 自然人、虚拟人、机器人共相交互 , 共同前行 , 共同进化 。 虚实场景也相互作用 。
#关键词3:元宇宙的“三性”
(1)时空扩展性:
是元宇宙世界基本属性 , 即元宇宙将基于扩展现实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重构和延伸 。
(2)人机融生性:
在元宇宙社会中 , 自然真身、虚拟分身、机械假身融合形成“三身合一“的融生社会形态 。 在与整个元宇宙(普适计算)的融生中 , 自然人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等将会获得多重增强 , 虚拟人、机器人将获得智能进化 。
(3)经济增值性:
元宇宙的数字资本通过虚拟原生和虚实共生两条主线增值经济价值 。
#关键词4:元宇宙的“三能”(1)时空智能:
通过虚拟引擎搭建的具有时间、空间拓展性质的沉浸式可交互虚拟空间 , 用户可以在任意高度智能化的虚拟时空中穿梭 , 时空维度和跳转速度可调节 。
(2)生命共生智能:
自然人、虚拟人、机器人在虚实世界智能共生 , 依托强大的AI与算力支撑 , 以及现实和人脑镜像到虚拟世界中 , 数字灵魂至少可以低分辨率永生 。
(3)合约智能:
元宇宙的信用基础即是区块链技术 , 创作者掌握自己内容全部的数字拥有权 。 依托其数据无法篡改和可溯源的特性 , 形成元宇宙中独特的信任机制 。
#关键词5:虚拟人生态
《报告3.0版》指出 , 2021年 , 虚拟数字人核心产业规模约为336亿元 , 年均增长率31% , 由此预估 , 2025年产业规模为988亿元 。 资本不断涌入虚拟数字人赛道 , 国内核心虚拟数字人企业融资金额可观 , 截止2022年10月 , 虚拟数字人领域融资数量近百起 , 金额约120亿元 。根据对B站播放量和微博、小红书点赞量的统计 , 当前虚拟IP面临不同程度的热度减退、用户新鲜感丧失等难题 。 从品牌角度 , 制作高品质虚拟IP成本较高 , 而后继运营乏力 , 无高水准交互能力支撑 , 则IP价值呈现回落态势 。 生产有价值的虚拟数字人应当夯造拟人化、故事化的虚拟IP , 探索多元化的营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