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熬一熬” , 大概是365天直播389场 , 累得手浸到凉水里保持清醒 , 眼睛闭上但仍继续介绍产品的工作强度 。
这种拼命 , 伴随李佳琦从南昌“柜哥”熬到如今的“一哥” 。
图源:36氪《创变者》
李佳琦回忆自己做“柜哥”的日子说 , 那是在500强企业的最底层 , 他明白不被尊重的滋味 。
拿着3000多的工资、做着总是被有色眼镜审视的职业 。
那时候李佳琦常常出差 , 六点钟在陌生的城市起床化妆 , 早上九点到公司 , 迎接公司各地领导的检查 , 站到晚上十点下班 。
下班后还要填完表格才能睡上几个小时 , 接着开启重复的下一天 。
出差的一张机票1800元 , 公司报销很慢 , 几次下来李佳琦的信用卡刷爆了 。
虽然每次都是销冠 , 但李佳琦还是开始对这件事感到乏味 。
这时机会砸到他面前——
虽还是出差 , 但可以同刚演完《美人鱼》的林允同台 , 尝试活动主持 。
没钱 , 但老板愿意借给他 , 李佳琦想了想说:“那我要去 。 ”
不久后 , 网红机构美one与欧莱雅集团联合打造 “BA网红化”的项目 , 启用专业的美妆顾问试水直播带货 。
李佳琦 , 也因为那场主持在集团上下小有名气 。
他不是集团默默无闻的底层了 。
人人知道有个男孩专业好、会主持 , 在人满为患的三层大商场和明星同台也毫不怯场 。
但谁也没真觉得他会创造“奇迹” 。
“BA网红化”项目选了两百多人 , 最终只有十几个人认真地拍了视频作业报名 。
入选的除了李佳琦 , 还有5女1男 , 共7人 。
作为初代直播人 , 没人知道算法推荐的机制 , 没人掌握流量密码 , 李佳琦和他的同事走着一条最迷茫不已的夜路 , 整个团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
他和团队商量 , 给自己定下“连续30天 , 每天播6个小时的目标” 。
开荒直播的日常很枯燥 。 对着稀少的人卖货 , 无异于自言自语 。 有一次李佳琦没禁住朋友们的饭局诱惑 , 提前30分钟下播 。
坚持过半的计划就这么被打断了 。
公司同事打来电话:“这你都坚持不下去 , 让我们很失望 。 ”
李佳琦也觉得后悔 , 他下定决心 , 真的“不玩了” , 又清零日期 , 重新开启30天打卡计划 。
自此往后的职业生涯中 , 李佳琦再没主动提前下播过一次 。
倘若兢兢业业 , 数据也不一定有起色 , 怎么办?
回家还是继续熬 , 两条路摆在李佳琦眼前 。
同期陆陆续续退出 , 行业未来莫测 , 一场大病过后 , 李佳琦也不想播了 。
老板劝他:“我相信你 , 再坚持三天 。 ”
图源:36氪《创变者》
后来李佳琦才知道 , “坚持三天”是老板为每一个员工熬制的暖心鸡汤 , 但那时只有他信了 。
因而也只有一条路走到黑的李佳琦 , 遇到了曙光 。
因为过往内容质量高 , 前期的投入开始回馈 。
在带病坚持直播的第一天 , 观看人数翻倍 , 此后流量爆发 。
而这种爆发 , 持续到了如今 , 而他已迈入这行六年 。
六年间 , 他离开南昌 , 转投上海 , 工作的高压与忙碌依旧 。
在上海几年 , 公司、家 , 两点一线 , 李佳琦很少出门欣赏魔都的繁华 。
“生活”二字 , 逐渐地从他的字典里消失 。
上班路中车窗帘布紧盖 , 不然晒黑的话会很难接到美白产品;
图源:《鲁豫有约》
下班睡觉的时间 , 从凌晨两点 , 慢慢延迟到凌晨四点、五点 。
直播说到嗓子干哑 , 不直播的时候 , 又排满了开会、选品、谈价的工作日程 。
图源:新民周刊
妈妈忍不住吐槽他 , 难得全家出去旅游 , 李佳琦却沉醉于免税店 , 热衷于研究新的化妆品 。
他的生活 , 被“直播”充斥 。
2017年 , 已经强化了口红标签的李佳琦成为了年度TOP主播 , 2018年直播带货打败马云 , 又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
人们称是时代的一阵风吹起了他 。
但相较“风口造就神话” , 更像是李佳琦扼住了机遇的喉咙 。
如果复制一个「李佳琦」?
李佳琦的破圈 ,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 。
最初 , 团队为了弥补他不适应短视频拍摄的营销空白 , 直接简单粗暴地将他直播的片段截取下来 , 扔在了视频平台 。
没想到 , 夸张魔性的洗脑话术竟瞬间席卷了互联网 。
那是2018年 。
彼时 , 即便再没有商业嗅觉的人们也能通过他 , 瞥到直播行业立于风口的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