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什么我们迷恋恐龙?
巨大、凶暴、已经灭绝 。
——儿童心理学家谢普·怀特如是说 。
为什么恐龙大受欢迎?为了回答这一问题 , 本书作者博里亚·萨克斯从历史发展、社会心理等角度向我们揭示了“恐龙文化”的流行原因 。
1、“恐龙文化”的发展历史
恐龙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的英国 , 代表性事件是英国水晶宫的恐龙展览 。 这一阶段是从恐龙化石的研究开始 , 塑造了人们对恐龙最初的认知 。
1824年 , 在英国挖掘出了一种巨大的肉食性爬行动物化石 。 这种动物后来被命名为“巨齿龙” ,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恐龙化石进行科学描述 。 1826年 , 学者又发现了一种身长超过10米的植食性古生物化石 , 并将其命名为“禽龙” 。 作为恐龙的典型代表 , 巨齿龙和禽龙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 。
网图侵删
恐龙文化的发展 , 在1854年迎来了一个高潮 。 这一年在英国伦敦的水晶宫中 , 展出了一系列巨大、精美的古生物雕塑群 。 这组雕像的核心就是两只禽龙和一只巨齿龙 。 作为世界上第一批恐龙模型 , 这组雕像大获成功 , 吸引了数百万人围观 。 在当时的观众们看来 , 这些恐龙仿佛是从神话故事中走出来一般 , 带着一种蛮荒气息 , 极具吸引力 。
彼时的英国是世界头号强国 , 英国人的野心不只是征服全球 , 他们甚至还想征服历史、征服过去 。 矗立在水晶宫中的恐龙雕像 , 就是英国人这种“征服一切”思潮的体现 。
恐龙文化的第二个阶段 , 是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 , 舞台则转移到了美国 , 代表性事件是美国辛克莱石油公司修建恐龙乐园 。
20世纪初 , 美国作为新兴的大国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 美国西部地区盛产恐龙化石 , 这成为了当时美国人引以为傲的一种文化符号 。 美国企业家会以拥有最大的恐龙化石为荣 。 比如 , 当时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 , 不惜重金采购了一具全长将近30米的恐龙化石骨架 。
网图侵删
对恐龙最为迷恋的富豪 , 当属哈里·辛克莱 , 他在1916年成立了辛克莱石油公司 , 这家公司的标志就是一只雷龙 。 辛克莱选择恐龙作为公司标志 , 看重的是恐龙具有“稳定、悠久”的特点 。 辛克莱石油公司在各种宣传中向公众暗示 , 好的石油需要时间的沉淀 , 才能得到更高的品质 , 而辛克莱就宣称自家的石油从恐龙时代就开始酝酿 。
辛克莱石油公司对恐龙文化最大的推动 , 是在1964年的世界博览会上 , 出资修建了恐龙乐园 。 为此 , 辛克莱石油公司制作了一系列巨大的玻璃纤维半自动恐龙模型 , 其中就包括一只21米长的雷龙 。 这些模型成为了乐园里最大的亮点 , 吸引了600万人的参观 。
在这一阶段中 , 美国的一些富豪和大公司 , 将恐龙的形象转变成一种“强盛、稳固、历史悠久”的象征 。 而随着辛克莱石油公司打造了恐龙乐园 , 人们与恐龙的关系被迅速拉近 , 恐龙的形象也逐渐融入了流行文化之中 。
网图侵删
恐龙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后期 , 代表性事件是电影《侏罗纪公园》的上映 。
在这一时期 ,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 , 民众渴望追求刺激 。 于是 , 诞生了大量以“恐龙”为主角的冒险类电影 , 世界各地也兴建了很多恐龙主题的乐园 。
1993年 , 由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侏罗纪公园》正式上映 。 这部电影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恐龙狂热” 。 《侏罗纪公园》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双重成功 。 在电影宣传和商业营销的加持下 , 公众对恐龙的兴趣大大提升 , 恐龙周边产品的销量大幅度增长 。 20世纪后期到现在 , 恐龙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上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
2、恐龙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要想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热爱恐龙的原因 , 还要抓住一个恐龙的重要特性 , 那就是它们“已经灭绝”了 。
首先 , 灭绝的恐龙可以给人类一种掌控感和安全感 。 恐龙这种凶猛的形象会激发人类本能中的恐惧 , 而恐龙已经灭绝的这一特点 , 又能将这种恐惧无形地化解 , 从而演变成一种兴奋感 。 恐龙带给人们这种复杂的心理体验 , 使得它们具有了极强的吸引力 。
推荐阅读
- “前所未有的时刻” 完整霸王龙头骨拟拍卖
- 霍金不断警告人类不要接触外星人,他知道些什么,为何这么紧张?
- 1513年的南极洲地图?60万年前的火花塞?史前文明真实存在过吗?
- 如果把史前鳄鱼做个对比,会出现什么情况?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 地球上的生物是怎么出现的?
- 露西?亚当?谁才是地球上真正的“第一人”?超乎你的想象
- 龙真的存在?盗墓团伙掘出525公斤“龙骨”!
- 男孩江边捡到奇怪骨头,是珍贵化石吗?专家回应
- 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流浪星球,残影空间这些星球是如何流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