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弟


77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弟

文章图片


77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弟

文章图片


77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弟

文章图片


77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弟

文章图片


77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弟

文章图片



文化是中国的 , 更是世界的 。 艺术家有国界 , 而艺术无国界。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 , 带来了如今更先进、更便捷的时代 。 在给大家带来了崭新生活的同时 , 历史也改变、带走着世间万物 。 那些在历史中熠熠生辉的工艺技巧 , 如今却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 不禁让人为大感叹 。 而汉绣 , 就是这些即将面对着消失的一种 。
在广袤的荆楚大地上 , 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个文化物质遗产 , 汉绣就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种 。 汉绣最早可追溯到源自战国时期 , 当时荆楚大地的民间女子心灵手巧 , 研制出来了惊人惊叹的楚绣工艺 , 在后世对于战国时期的墓葬考古中 , 就发现了许多楚绣作品 , 代表了在当时 , 楚绣不仅在民间大获欢迎 , 在王公贵族面前也非常受喜爱 。
尤其是在湖北马山一号等楚墓中发掘出来的楚绣作品 , 绣工精美华丽、构思大胆巧妙 , 很好的反应了当时的民间生活 。

而汉绣针法细密巧妙 , 正是由于楚绣改善而来 , 延续到现在 。
湖北省荆州市的张先松老先生正是为数不多的汉绣继承人的其中一位 , 也正是这位老人 , 默默地守护着汉绣工艺 , 长达几十年 。
身残志坚1941年 , 张先松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一个普通贫困家庭中 。 因为家境贫寒 , 从小张先松的家庭环境就并不宽裕 。 儿时的张先松对于学习并不上心 , 他的天赋好像更多的展现在了手工工艺上 。 从小就热爱手工的他 , 经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玩具 ,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 会做玩具的张先松无疑成为了孩子们之间的“领头羊” 。
他经常自己偷偷的捡木头 , 手机树枝 , 做一些陀螺之类的小玩具 , 父母忙于工作 , 没有过多的闲暇监督张先松的学习 , 于是张先松就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这个爱好 , 由于他心灵手巧 , 做出来的玩意又精细又新奇 , 很受大家喜欢 。

1952年 , 小学三年级的张先松和往常一样 , 来到江边玩耍 。 荆州作为一个与长江相连的城市 , 神秘的江滩一直是张先松与玩伴们“寻宝”的地方 。 在这里 , 他们常常能够捡到闪闪发光的玻璃碎片、千奇百怪的鹅卵石 , 这些都是张先松与伙伴们快乐的源泉 。 然而就是在这一天 , 不幸发生了 , 张先松误将江边捡来的炸弹当成了玩具 , 不幸将右手食指等三根手指活活炸断 。 热爱手工的张先松就这样残忍的被剥夺了爱好 , 变成了残疾人 。
认真学艺失去了三根手指的小张先松成为了残疾人后 , 他也曾经面临着一段时间的黑暗 。 那段时间里 , 他一直在后悔 , 后悔自己为什么要贪玩去江边 , 后悔自己为什么要乱捡东西 , 甚至开始抱怨起上天不公 , 带走了他的三根手指 。 那次的炸弹成为了张先松心中永远的痛 。 至今为止 , 他手上还有四个弹片 , 食指不能动不能用 。 这在当时对于幼年的张先松来说 , 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生活 。
在父母与家人朋友的鼓励下 , 张先松逐渐从失去手指的阴霾中慢慢租了出来 。 但是此时的难题仍然还没有解决 , 失去手指的他 , 只能用拇指和中指来活动 , 连吃饭都成问题 。 为了锻炼自己手指的灵敏度 , 张先松决定开始学习针线活 。 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从这时开始 , 张先松的汉绣生涯正式开始了 。
当时张先松家里住的那条老街叫做崇文街 , 是全荆州最多刺绣商铺聚集的地方 。 张先松儿时就觉得刺绣的工艺不仅仅巧妙 , 更是华丽好看 。 此前没有残疾时 , 张先松就经常望着刺绣的绣品出神 , 炸弹意外发生后 , 张先松干脆决定专心致志的学习刺绣手艺 。

1961年 , 张先松进入沙市绣品厂工作 , 在那里 , 他遇见了自己的师父李玉山 。 李玉山所学的汉绣 , 工艺精巧 , 绣法华丽 , 很快就得到了张先松的喜爱 。 李玉山也非常喜欢这个吃苦上进的孩子 , 将自己的绣法技巧倾囊相授 , 张先松更是勤勉认真 , 跟着师父苦心学艺 , 很快绣出来的汉绣作品就超过了师父 。

推荐阅读